有沒有想過你頭頂的電燈電源,是來自800公里以外的南中國海海底4000米以下的天然氣?為了讓我們坐在燈火通明的西貢海邊吃海鮮,34名人員要在氣田平台上面對無垠大海,連續作業28天,才能上岸與家人團聚。
香港中華電力位於屯門龍鼓灘的發電廠,使用的能源是海南島西南約90公里的崖城13-1氣田提供的天然氣,這個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氣田,每年可產3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85%即29億立方米,自96年1月1日開始,便經過778公里的海上管道,輸往屯門爛角嘴,經簡單處理程序即成發電能源,可供中電的發電量20%之用。
來自美國的平台經理GregSonnier是在海上兩個平台工作的34個人員之一,他們要在平台上連續工作及住宿28天,然後再放假28天。平台上沒有女員工,Sonnier說不是性別歧視,只因平台上空間有限,他們一間房住4個人,女員工卻要獨佔一房。不過來自中國的員工則私下說,傳統上女性上平台會不吉利,所以平台變成男人世界。
面對藍天碧海本來是樂事,可惜平台上的人員無福享受,因為「有人落水」屬於緊急警報事項,所以他們每日只能乾曬,以前還可以垂釣享受又大又新鮮的海魚,其後為怕帶上來的海水腐蝕平台而禁止。
崖城13-1氣田由中國海洋石油(883)持有51%的股權,英國石油持有34.7%,科威特國家石油持14.3%。到了2004年1月1日,氣田將全部本地化,作業管理權將歸中海油,中海油的人員經過多年的「偷師」,已經成為國際認可的作業者,在印尼的多個油田及氣油都是由中海油作業。
總投資11.3億美元﹙88億元﹚的崖城13-1氣田,安全守則當中的第一條,是沒有資產比人的生命更重要,沒有訊息比這個對中國更重要。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