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國人旅港期間,他的香港朋友以拙欄文字向他討教;他想是懂得中文,讀後曾擲下電郵,頗多謬許,最近更來函垂詢在港時常見的一個字:schroff。「Idon'trecogniseitaspartoftheEnglishlanguage!」(我看這不是英文啊!)
我想,他說的是shroff,是香港停車場收費處通用的名稱。這個字是印度烏爾都語(Urdu)sarraf一字的變體,原意為moneychanger(貨幣兌換者)。英帝國治印期間,sarraf也英化為shroff,《牛津英文字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有載,但英語國家都不用,一般英文字典也不收錄。
Shroff除了解作「貨幣兌換者」,還可指東方世界的銀行家和遠東的偽幣鑑辨家。鑑辨偽幣的費用因此叫shroffage,鑑辨偽幣學校則叫shroffingschool。香港停車場習慣用shroff來說繳費處,一般英語國家的人自然不知所以,就是知道這個字的,也會覺得奇怪:是不是香港駕車者多用偽幣,停車場不得不請偽幣鑑辨家做出納員(cashier)?香港有些英文真是莫名其妙。
又拙欄說過「不會預先通知」可譯做withoutnotice。一位讀者來信問:然則常見的Pricesaresubjecttochangewithoutpriornotice(價格或隨時更改,不會預先通知)等句子,prior(預先)一字是否贅詞?
按notice本身就有「預先」含義,priornotice和常見的truefact(真實事實)一樣,都是疊床架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