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投機短炒有助成交

投資縱橫:投機短炒有助成交

港股6月交投淡靜,投資者指為「世界盃效應」,但世界盃賽事結束,大市成交並未見起色,於是又推說外圍股市不明朗,以及長江生命科技(8222)與中銀(2388)招股吸走資金。
大家若回顧過去兩年的市況,港股除了間歇性地出現過兩三天過百億元成交外,市況之淡靜,其實可從每日平均成交少於80億元中看出,而且大成交的日子裏,主要集中於大藍籌,這樣的成交,是否能維持整個業界的生計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偏低的成交,除了威脅到業內人士的生計外,亦會影響港股的競爭力。試想,一個成交薄弱的市場,如何能吸引大型基金,又如何能讓企業作大規模集資?
雖然港交所(388)這兩年透過不同的渠道催谷新股上市,結果是市場上有更多的股票供應,但非更大的成交,這些新上市企業之質素,不少受投資者所詬病。

擴闊買賣差價
港股交投縮減之原因是多方面的,若缺乏成交,業界將難以生存,結業與倒閉之個案難免增加,其實監管機構及港交所在促進市場交投活躍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功夫。
提出刺激交投的方法必須務實,延長交易時間至銀行營業時間以外便屬不切實際,經紀難蒙其利,更會增加成本。
一些簡單而直接刺激短線炒賣的方法,可能更為有效,例如將買賣差價擴闊,吸引更多短線買賣,活躍的交投可讓投資者更易套現,港股不致成一潭死水。推動短線買賣以增加股市成交並無壞處,實際上每個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市場,都得倚仗投機活動提供流通量,否則,任何自稱規管完善、質素一流的市場,都只是一個空談而不具效率的市場。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