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我們的新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甫上任,即大出洋相。
本報率先披露TOM.COM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當日有記者問唐局長,長和系擁有多過一個傳媒(新城電台和亞洲電視),這情況是否健康?唐局長竟答:「壹傳媒都有報紙、雜誌。」這答案真令大眾眼前一亮。
事實放在眼前,我們新任的唐局長,雖然曾任經常處理電訊和廣播業政策的行政會議成員,應曾審議不少類似的政策問題,但對有關政策似乎仍是一竅不通。有傳媒說唐氏有意問鼎未來的特首,今次真係祝大家好運!
唐局長是工業和商貿行業出身,對這個行業運作有深入認識是正常事,對科技政策屬外行,也屬正常,故不見怪。可惜在董氏的高官問責體制裏,工商和科技兩個行業,不明不白的被合併,由一個問責局長統領。由此已將這個怪胎高官問責制的後遺症表露無遺。
講開又講,TOM.COM宣布以股票收購亞洲電視,成為上周重要的社會和財經新聞。無他,電視屬大眾媒體,股權變動對行業形勢影響深遠。公眾的焦點是,李嘉誠的長和系由於已擁有新城電台,若再購入亞視,將屬持有跨媒體的企業,須獲行政會議首肯。
雖然大家都知道,行政會議首肯只是例行公事,董建華政府也不會去否決這宗交易,問題是:原則上政府應從反壟斷的方向考慮問題。筆者暫時看不出這宗交易會引起甚麼重大壟斷,新城和亞視也非佔主導地位的媒體。相反,由於新股東可能注入資金和資源發展業務,加上兩媒體的內容和資源可起協同效應,成本效益更佳,有助加強亞視競爭力,打破無綫一台獨大的局面。
不過,話得說回頭,搞收購重組會是TOM.COM強項,搞媒體業務又怎樣呢?拭目以待。TOM.COM可能睇中亞視的原因,是其於南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一旦亞視在國內有落地權,並可分享到相關的廣告收益,前景肯定比在小小香港競爭為佳,相信TOM.COM也是看中這點。
筆者反認為,要香港的廣播業健康發展,應該醞釀第三家經大氣電波接收的電視台出現,讓市民在無綫、亞視外獲另一選擇。現時政府常說大氣頻譜不足,筆者建議何不把欠效益的英文電視台頻譜收回,續發一張新的電視牌照,達致更佳的廣播業競爭環境。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