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樓市逆轉以後,香港的消費市道始終沒有起色,即使股市曾創出萬八點的新高也無濟於事,這足以說明樓市比股市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得多。
最近幾星期以來,美國方面傳來的經濟訊息都是壞的比好的多,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壞消息更是一浪接一浪,造假帳或帳目有問題的企業已從高科技或泡沫產業蔓延至傳統的企業,甚至政府高層包括總統喬治布殊也被捲進假帳醜聞中。
結果是美國股市不斷下跌,上周更成為美股自九一一恐怖襲擊以來表現最惡劣的一周,杜瓊斯指數已跌至距離九一一以後的最低位不足五百點,未來兩周若果再有類似的醜聞或假帳消息傳出,杜指跌破九一一的低位並不奇怪。問題是美股持續下跌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認為,美股持續下跌雖然難免影響市場及消費者信心,但是對經濟的實質影響並不大,因為股票投資佔一般家庭的投資組合有限,所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也因此較輕微;而且透過大量借貸買賣股票的人數目很少,大概只有專業的投資者才有這樣的能力及安排;這樣下來,即使股票價格進一步下跌,也不會對消費者的收入及購買力有明顯損害,而實體經濟自然也不會大幅度萎縮。
撰寫《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Exuberance)一書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Shiller對股市波動有非常仔細的研究,他指出儘管股價大上大落非常矚目,但其實樓價或物業價格下跌所造成的負財富效應比股市下跌大的多,對私人消費的影響也因而較大。
事實上,香港的經驗也清楚說明這個情況。自樓市逆轉以後,香港的消費市道始終沒有起色,即使股市曾創出萬八點的新高也無濟於事,這足以說明樓市比股市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得多。
美國股市下跌雖然不會對美國經濟有重大影響,但美國經濟的動力及前景無疑比年初的預期差;從現在的情況看來,今年第一季的高速增長只是去年第四季收縮過度的反彈,並不反映美國經濟已走出投資不前及低增長的格局;也就是說,從去年春夏之間正式開始的溫和經濟衰退仍未完全結束,經濟仍在谷底橫行或只是很緩慢的爬升,預計今年之內也無法回復到九十年代那樣的高增長水平。
不過,在美國政府的減稅政策及國防開支增加下,美國經濟演變成雙底衰退的機會也不大。更重要的是,美國利率將因經濟復甦緩慢而維持在低水平,甚至全年也不會加息;而美元的弱勢更是難以擺脫。對香港來說,利息偏低、美元偏弱的正面影響將遠大於美股下跌的負面影響。
(圖)近期揭發美國企業假帳問題,甚至連總統喬治布殊亦牽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