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股價大折讓未必抵買

陸叔講股:股價大折讓未必抵買

近日股市交投雖然淡靜,但市場的收購活動卻非常頻繁,繼tom.com(8001)收購亞視消息後,日前由禹銘投資(666)代表時亞投資有限公司向中巴(026)現有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1仙,中巴亦罕有提出反擊通告,勸喻小股東不接受是次收購建議。從表面上分析,若是次交易成功,時亞估計能夠分派總額41.46億元(相等於每股90.6元)予中巴股東,相對於上周五中巴收市價71.75元,理論上對現時中巴股東無疑極之吸引,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簡單。
無可否認,中巴是一隻有高資產值的股份,截至2001年6月30日,中巴手頭現金高達22.3億,相等於每股約49元,加上其手頭物業及地皮,中巴的資產淨值每股高達約95元,所以時亞提出向股東派發每股90.6元並非沒有根據,但問題是,若中巴股東願意出讓手頭股份,是否真的能夠獲得上述利益?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時亞提出的高溢價收購中巴,其中每股43.71元是來自中巴現有手頭上的現金,餘下的(撇除1仙收購價)便是46.88元債券。換句話說,這批債券能否兌現,則視乎時亞日後能否將中巴現有資產(地產及物業)出售套現。所以,當中涉及很大的不明朗因素。

中巴料會不斷被狙擊
與此同時,在收購條款中,亦罕有地提出多達13項風險因素,當中包括估值不準、分派可能少於預期等。換言之,買家提出日後可能派出的90.6元予股東,並不是一個「保證」,萬一日後不能兌現,小股東唯一可做的就是循民事訴訟追討,這一點大家不能不注意。
從今次事件中,帶出一家公司管理及經營的重要性,以中巴為例,其核心業務經營不善而損失經營權,剩餘下來的只有現金及收租業務。無可否認,這種「食老本」靠收息的經營模式可維持穩定收入,但這種稍欠積極的經營方法,是導致股價相對資產出現大折讓的主因。亦因如此,即使今次禹銘提出收購不成,但在股價遠低於其現金儲備及物業地皮資產情況下,中巴仍有機會面對另一次被收購危機。
所以,中巴管理層在勸喻小投資者不接受收購條件之外,亦高調地承諾手頭上資產發展價值。相信現階段中巴可做的,就是透過回購股份以支持股價或派高息吸引股東繼續持有中巴。其實,過去太多上市公司大股東都只顧自己利益,在出售資產套現後公司沒有新的發展,但又不派息予股東,導致股價長期相對資產出現大幅折讓。這帶出另一個訊息,就是有時候股價較資產出現折讓,並不代表股價有上升空間。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