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每個兒童的權利,但對於長期住院、終日活在針藥下的病童來說,似乎難於享受到遊戲的樂趣。有見及此,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早前撥款二十三萬三千多元,資助智樂兒童遊樂場協會推行「醫院遊戲服務」,為病童帶來歡樂和溫暖。
為將遊戲歡樂帶給長期病患兒童,智樂兒童遊樂場協會一直致力提倡及推廣醫院遊戲服務,該會日前舉辦「FunFun」創意遊樂日,招待近一百名患有地中海貧血、兔唇裂顎、脊柱裂及黏多醣等病症的兒童及家長,蘇麗儀便是其中一位參加者。
「小朋友,你唔舒服呀,我幫你睇吓有乜嘢病,唔使驚㗎,你唔使打針,淨係食藥就得㗎啦。」久病成醫的麗儀,穿起醫生袍,拿起聽筒,似模似樣地替手中的布娃娃診治,在旁的蘇媽媽看在眼裏,不禁發出會心微笑。
五歲半的麗儀,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及腦積水,年紀小小的她,已先後動過五次大手術,經常以醫院為家。「麗儀一出世就有呢個病,影響到佢𠵱家行路唔方便,控制唔到大小便,佢嘅身體又比其他小朋友差,成日要入急症室。」蘇太無奈地表示。
由於麗儀身體殘障,許多時都不能像其他小朋友般有正常的遊戲活動,加上經常住院,生活變得乏味枯燥。「我好少機會出嚟同咁多其他小朋友一齊玩㗎,所以今日特別開心。」一臉歡欣的麗儀說。
當日雖然豔陽高照,但無論是拿着柺杖抑或是坐在輪椅上的小朋友,均興高采烈不停穿梭於戶外、戶內的攤位遊戲活動,其中包括「變身樂園」、「原野診所」、「野外整包」、「冰天喜地」等項目都迫滿人群,叫嚷和歡笑聲不絕於耳。
高級醫院遊戲治療師周寶頤表示,遊戲是兒童生命的一部份,病童亦應該享有這種權利。「其實透過唔同嘅遊戲活動,唔單止可以紓緩住院病童嘅心理壓力,維持佢哋正常嘅身心發展,亦可促進小朋友同外界嘅溝通,令佢哋唔會同時代脫節。」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智樂兒童遊樂場協會的「醫院遊戲服務」成效顯著,早前撥款二十三萬三千二百八十六元,資助瑪嘉烈醫院推行為期一年的兒科病房遊戲服務,幫助病童及其家人面對住院帶來的心理壓力,維持病童正常的身心發展。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