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會計醜聞愈挖愈深,連總統喬治布殊12年前任職哈肯能源(HarkenEnergyCorp)期間涉嫌所犯的五宗罪,也被國會議員揭發,並拿來作攻擊布殊的話柄。美國傳統管理或統治智慧──監察與平衡(checkandbalance),可謂表露無遺。姑勿論是「做戲」也好,或是「嚟真」也好,至低限度作為國會議員,不會投鼠忌器,阿諛奉承,膽敢向當權者挑戰,尋求真理、公理,這種精神,實值得世人學習和敬佩。
布殊被指的五宗罪包括:作為HarkenEnergy董事,於1990年在公司發表業績(結果甚差)之前8天,出售約848,560股Harken股票,涉嫌內幕買賣而遭美國證監會(SEC)調查;於1989年公司通過電話出售產品圖作大營業額,但因沒有單據而被證監會勒令須作出修正。當時布殊還是內部核數委員會成員之一,理當負上部份責任,同時亦受人懷疑其後出售股票的動機,似有監守自盜之嫌。
此外,布殊被指延遲申報出售公司股票,以及向公司貸款,雖然數目不大,但卻與他早前提出企業改革措施中,公司不應貸款予高層人員之建議相違背。還有便是布殊當時身為公司董事局成員,但卻收取顧問費,被指破壞董事局之獨立性,並有利益衝突之嫌。
然而事情已成過去,何況當時的監管機構經調查後,並沒有足夠證據指出布殊違規?目前國會的首要任務是如何集中力量改革整個企業制度、公司條例。相比現時動輒數以10億美元計之勾當,布殊之小動作可謂小巫見大巫,再挖瘡疤更是無益,亦無建設性!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