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銀行的規模而論,中銀香港(2388)與恒生銀行(011)最為接近,雙方在資產總值及貸存方面,均穩佔本港第二及第三位。但以去年業績作比較時,即立竿見影,恒生遠遠拋離中銀香港。不過,中銀香港的盈利前景則被看好。
恒生去年的盈利達到101億元,是中銀香港的3.6倍;股東回報率方面,恒生高達23%,中銀只有7.3%;淨息差的比較,恒生亦高中銀58點子(見比較表)。其實僅比較兩家銀行去年業績,並不太公平,因為中銀去年進行重組,盈利表現受到很多一次性的開支影響,包括重估固定資產而錄得12.37億元虧損及為呆壞帳作出74億元撥備。
要比較兩家銀行去年的盈利表現,中銀確實「輸足一條街」。不過,論到盈利增長前景,中銀香港一定會較為佔優。中銀國際及大摩的報告均預測,中銀香港今年的純利將會大幅飆升1.3倍,至64億元,令股東回報率大幅上升至11.5%。在未來2至3年,中銀的目標是將股東回報率提升至16%。中銀國際的報告認為,中銀今年盈利獲得重大改善,主要受惠於呆壞帳撥備減少、銀行提高資本管理、合併後節省營運成本及非利息收入增加。
相反,恒生的盈利增長預測則與中銀相差極遠,雷曼兄弟報告早前預測,恒生今年的盈利只有93.38億元,較去年下跌7.5%,這主要是受到貸款需求疲弱及息差收窄及呆壞帳撥備上升等不明朗因素影響。
包銷團雖然對中銀香港的前景樂觀,不過該銀行呆壞帳比率高於同業,這將對其未來業務帶來負面影響。中銀內部所定的目標,是在未來2至3年內將呆壞帳比率由目前的11%調低至4%至6%。
另外,管理層的質素及銀行內部架構亦不可忽視,有分析指出,中銀香港近年來確實在公司管治及提高管理質素兩方面,下了很大苦功,因此中銀香港始終要透過改革內部運作,提升中銀的管理質素達到國際水平。在現階段比較中銀與恒生的管理質素,恒生的管理層無疑較佔優,始終恒生背靠母公司滙豐銀行,在公司管理上肯定達到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