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帳目醜聞「好戲」未完

財圈短談:帳目醜聞「好戲」未完

上星期美股可謂驚濤駭浪,大企業帳目醜聞不斷,繼WorldCom之後,迪士尼、施樂和Merck都傳出有問題,使到美股在兩天之內就跌掉了前周五的反彈升幅。但這還未算完,全美第4大電話公司Qwest宣布司法部正對其展開刑事調查,估計又是同會計問題有關,Qwest股價在上周三隨即單日大跌30%;加上其他大公司的負面消息,例如通用汽車(GM)被調低投資評級、強生(Johnson&Johnson)的子公司被指控壟斷市場,還有藥品股LigandPharm發出盈利警告,都令美股沽盤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Qwest的問題並非突然出現的,該公司早已受到SEC(證監會)調查其會計手法,而因為負債高達260億美元,公司的債券評級亦已被降至「垃圾級」(非投資級別),因此Qwest爆煲只是遲早的事。不過,近期出事的情節似乎已沒有Enron那麼嚴重,例如Merck旗下涉案的子公司Medco在問題曝光之後,至今其分拆上市的程序並未中止,顯見當局可能認為是無心之失,不同於Enron、WorldCom或Qwest的蓄意誤導。

白宮官員其身不正
在各方壓力下,在政策上被認為是偏幫大財團的布殊總統終於在上周宣布了10項挽救假帳危機的方案,包括加重刑罰和擴大SEC職權,以及成立「特種部隊」加強對「美國公司」(CorporateAmerica)整體的監督。但是,Enron自80年代以來已同布殊家族關係密切,美國現政府的高官也有很多人曾持有Enron的股票,因此有沒有政府官員直接涉及Enron醜聞仍是一個謎。由出事至今仍未有任何一位Enron及Anderson高層被繩之於法,投資界已對布殊「得個講字」感到不耐煩。

就算總統本人也是其身不正,布殊在90年任職能源公司Harken時,就曾在公布業績前以每股4美元拋售了手上21萬股,其後該公司宣布業績大倒退令股價跌穿3美元水平。這種涉嫌內幕交易的行為,布殊在9個月後才通知SEC。好在當年布殊仍未從政,如果是近期才發生,則恐怕他已成了尼克遜第二,要鞠躬下台。
另一方面,副總統切尼則被壓力團體JudicialWatch(司法監察)民事控告任職能源公司Halliburton時以不正當會計手法欺詐。切尼在95至00年間任該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今年5月SEC曾調查公司帳目,但未有作出起訴;司法監察的控狀則指,該公司在99至01年共誇大4.5億美元營業額,以抬高股價。由此可見,不論在朝在野,美國的管理高層大都「身有屎」,「美國公司」面對的正是一筆胡塗爛帳,真不知可以如何收科。
微妙的是,今年是國會中期選舉年,大家都要爭取選票,民主黨自然樂於多揭現政府的瘡疤;布殊要挽回人心,應該不惜揪出一些同自己關係不大的企業罪犯來「祭旗」,正是好戲還在後頭。但這樣一來,美國股市在下半年就仍會五癆七傷了。
姚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