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社會福利界一片減撥款、減薪聲中,應屆預科畢業生報讀大學,在最後更改選科次序,出現大批放棄社會工作課程為首三個志願,以理工大學為例,有一千三百多人放棄,但該課程仍然是理大競爭最激烈,平均二十一人爭一個學位,有八百五十人放在首三個志願內;但在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社工課程則被擯出首五個熱門課程外。
根據各間院校提供聯招計劃,報讀考生更改選科次序的結果顯示,以列入學生首三個志願計算,工商管理及會計學躍升七間大學第一或第二位的最熱門課程,論競爭情況,以城市大學的會計學八人爭一學位最激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指出,在香港,商科出路較有保障,「呢個選科結果反映咗學生讀書心態係為咗搵錢、為咗搵工!」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也認為,一直以來成績好的學生都選工商管理,現時出路以推銷員、銀行理財主任及保險從業員為主,起薪介乎七千至一萬元。
向來是熱門課程之一的社會工作,在未改選前,高踞五所有開辦社工課程大學的五大熱門課程內,但在改選後,港大及中大的頭五位熱門再沒有社工課程。而將社工課程放作為首三個志願的學生也減少了,其中在城大、浸大及理大下跌七成四至一倍六,其中理大社工課程由五十五人爭一位,減至二十一人爭一位,但仍屬競爭最激烈的課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指出,現時每年約有一百五十個社工職位空缺,持社工學位者起薪一萬八千元,比教師多約一千元,她認為那些棄報社會工作課程的學生「走寶」,「經濟差反而要報社工」。她相信可能是有人成績不好或沒有獲邀面試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