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溫飽 病不買藥<br>15萬貧戶慳錢不開燈

食不溫飽 病不買藥
15萬貧戶慳錢不開燈

【本報訊】香港生活迫人!一項研究發現,全港共有四十五萬戶在貧窮線下掙扎,每人每月飲食開支只得一千零五十八元,平均每日三十五元;其中有十一萬戶每人每日飲食開支更少於二十四元,即每餐只能使用八元。部份貧窮戶慨歎,曾因慳錢而不敢乘搭巴士及開燈,甚至「食都食唔飽」,即使有病都不敢買藥服用。 記者:盧文烈、蔡建豪、譚暉

五十歲的陳女士與丈夫及兩名兒子居住在深水埗區一間七十呎的板間房,每月只靠丈夫約三千元收入維生。「為咗慳錢,熱又唔敢開風扇,到夜晚七點幾先至開燈,新年又唔會去拜年,兩個細路唔會有零用錢,每日返學都唔敢搭車!」陳女士坦言,生活艱苦,「樣樣慳得就慳」,即使兒子提出買玩具及光顧快餐店等微小要求,她只好拒絕。

兩磅雞翼吃三餐
她又表示,從事三行的丈夫經常開工不足,令一家生活非常不穩定,每日只能花費三十至四十元買餸。「早餐就食即食麵,中午就食五蚊六包嘅米粉,到夜晚就買五蚊魚同十蚊瘦肉煮餐飯。」
家住牛頭角下邨的勞太,一家四口每月依靠任職保安員的丈夫五千多元薪酬維生,既要支付水電費、又要供養兩名子女,惟有省吃儉用,十元一份的䱽魚或兩磅雞翼已夠她們兩至三餐食用。她說,要切實改變生活環境,最重要是政府協助就業。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黃洪稱,按照恩格爾曲線轉折點為貧窮線作定義,家庭人均開支若低於三千七百五十元,即屬貧窮線下住戶。根據統計處九九至○○年度的住戶開支調查顯示,全港約有兩成八住戶,即四十五萬戶的人均住戶開支少於三千七百五十元,以本港每戶三點一人計算,本港共有一百四十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城大社會科學部於九九年九月至去年一月,訪問了三千零八十六個低收入住戶,結果發現,二千零七十二戶的人均開支少於三千七百五十元,人均開支每月平均只得二千五百二十元,食物開支的平均數是一千零五十八元,即平均每人每日只得三十元「開飯」,其中兩成五住戶每日的飲食開支更少於二十四元,以此推算,即全港有十一萬戶每人每餐只以八元果腹。

促設生活保障線
貧窮戶的慳錢招數可謂各適其適,調查顯示四成住戶因經濟困難而不敢乘搭巴士;三成三經常不開燈;三成表示沒有派利是給親友;一成生病都不買藥服用;百分之七更稱於過去一周內最少有一餐是「唔夠食」!
黃洪說,半數受訪者形容現時生活困苦;四成貧窮戶更出現入不敷支的現象,建議政府設立最低生活保障線,第一步為所有外判、資助及合約政府僱員設立最低薪金標準,月薪水平訂在六千六百元以上,並增加綜援人士的入息豁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