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城中所談論話題都離不開tom.com(8001)從麗新發展(488)手上收購三成多的亞洲電視股份。雖然雙方訂下備忘錄,但暫時仍未有法律約束力。由於事出突然,消息公布當日,麗新發展上午出現急升情況始停牌,昨日麗展甫復牌即急跌,有市場人士批評監管機構出現技術性錯誤,究竟事實又會否是另一回事呢?
日前提出收購的tom.com開市前已停牌,但出讓資產的麗展反而開市後不久始暫停買賣,聯會認為是次商業活動麗展並未涉及重要交易,和未能即時接觸管理層,因而未在開市前勒令停牌,但這解釋值得商榷。因為通常涉及這些買賣業務活動(尤其是tom.com這些名牌效應),有關股價都會出現急升情況,但由於交易的詳細條件及內容未有披露,所以有關機構應該先行停止有關公司所有買賣,避免市場不必要的「憧憬」。雖然小投資者因消息而投機招致損失不能怪責任何人,但有關機構的雙重標準做法(一隻停牌而另一隻繼續交易),真的有必要改善的地方。
至於麗展昨日復牌後股價出現急跌的情況,相信反映出若是次交易落實,對麗展的好處實在不大。
第一,tom.com作價2.9億元買入3成多的亞視股權,反映出亞視估值實不足9億元,與早前傳出分拆上市估值約11億元有一定的距離;第二,根據麗展最近的年報,其負債高達75億元,手頭現金約2.6億,負債對資產淨值比率約2.2倍,負債可謂不輕。但根據備忘錄細節,tom.com買入亞視股權並未涉及真金白銀,純以新股作支付,而新股有半年禁售期,而且可沽出的數量亦有一定限制,因此,麗展日後要套現除了為tom.com股價帶來壓力外,似乎對現時龐大的負債起不了大作用。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今次交易即使成功,其實只涉及買賣業務,而並不是買賣公司,大家切勿誤以為麗展賣殼而投機入市。換句話說,麗展的實質益處並非如市場般憧憬一樣,它還損失了日後分拆亞視獨立上市的機會,所以小投資者切勿胡亂撈底。
至於電視廣播(511)連日下挫,主要是市場擔心日後亞視會奪去無綫大部份廣告收益。無可否認,短線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影響,但長遠影響仍有待觀察,因為搞電視行業並非單看廣告收益,還要視乎節目製作等重要元素,電視廣播仍有特許經營權,加上多年來建立的品牌及商譽,是成是敗也是未知之數!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