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急挫282點、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破9000點大關的拖累下,引致昨日港股顯著滑落,恒指一度勁跌305點,大市成交亦由前兩日的不足50億港元,回升至76億餘港元。雖然成交的金額不大,可是不要忘記尚有不少資金仍被綁於長江生命科技(8222)的認購上,故在考慮此點後,昨日的70餘億成交實是一頗大數量,反映沽售力度不弱,漸帶火藥味了!
據聞在長江生命科技招股後,一般散戶們正盤算申請認購中銀(2388),故不少朋友亦為此預留資金,這可能是引致大市交投下降原因之一。
至於基金大戶們估計也會調動資金認購,相信其策略大都會沽售其他股份,騰出資金來認購中銀,當中較受影響非銀行股莫屬。
綜觀昨日10大成交榜中,成交金額最大的是滙豐(005),達11億7千多萬元,惟滙豐是一國際銀行,很多(不是全部)基金不把它看作港股,若記憶無誤,滙豐亦不在MSCI港股指數內,故昨日滙豐的沽壓可能不是來自這些準備「換馬」的基金。
可是據昨日報道,本港不少財團表示有意認購中銀,當中包括五大地產商,消息更指出,長實(001)可能動用高達15億元去認購,新鴻基地產(016)認購的資金也達7億元!
假若傳聞屬實,則這些大財團動用的資金頗為巨大,相信很大機會資金是從其公司的投資組合而來(註:不少機構皆設有一投資部,專門處理公司的資產),其後果便是觸發它們沽售其他股份來籌集資金,同時它們套現的方式,可能不會如一般基金般,僅集中於其組合內的本地銀行股,很多時會不依章法出牌,故近日滙豐的下跌是否因此而來,則不得而知。
至於可能因傳統基金換馬吸納中銀而有機會遭拋售的銀行股,包括恒生(011)、東亞(023)及大新(440),這3股中以恒生及大新近日的跌勢較急,東亞則仍維持於過去16個交易日的徘徊區(15.2-16元),並無明顯拋售壓力(順帶一提,假若跌破15.2-15元則宜小心),可能是因為基金們持有東亞的股數不多。部份機構投資者可能認為,恒生估值(Valuation)太高而不大量持有恒生。
在眾多銀行股之中,外資行向來對大新的評價頗高,故預計機構投資者持有此股的數量亦相對其他銀行股高。因此若要減持銀行股來吸納中銀,相信大新可能是其中一隻。
大新股價由5月高位44元跌至近日36元,跌幅達18%,不知是否此因素。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