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剛過了一半,又是時候看看外滙基金的投資成績。雖然數字仍在整理中,但初步已經顯示出外滙基金在上半年的投資不但錄得收益,更可能再次超越外滙基金諮詢委員會所訂定基準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儘管上半年息率維持於極低水平,但債市波動卻異常大:債券價格第1季大幅下跌,第2季卻掉頭回升,不但追回第1季的跌幅,整個上半年更錄得顯著漲升。結果是上半年外滙基金所持債券的利息收入,連同帳面值以市價評估的升值部份,合共約為209億港元。
相比之下,股票投資表現並不理想。由於上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3.8%,恒生指數亦下跌7%,外滙基金所持的海外及香港股票分別錄得109億港元及46億港元的帳面虧損(已計入股息收入)。
另一方面,美元近期表現疲弱,兌歐元滙率更顯著下挫,卻使外滙基金中所持的非美元外幣投資受惠。上半年外滙基金的外滙收益(尚未變現)達174億港元,完全抵銷了2001年全年因美元強勢而造成約130億港元的虧損。
整體而言,本月稍後公布的未經審計數字,應可顯示上半年外滙基金的總投資收入約為228億港元,相當於去年全年數字的3倍多。若按照慣常做法,即扣除利息及相對較少的行政支出(約共32億港元)後,外滙基金在上半年的淨投資收入約為196億港元。根據既定的分帳方法,財政儲備應佔的分帳部份,估計約為81億港元。
我相信大家會把上述數字,拿來與財政儲備就整個2002至2003年度的預計投資回報約130億港元比較。有些人更會認為,以外滙基金至今錄得的投資回報,應該可以達到、甚至超越這項預計的投資回報數字。但我要再次提醒大家兩點。
首先,上述有關財政儲備81億港元的投資回報,是指2002年上半年(即1月至6月),而不是2002至2003財政年度的上半年。財政儲備的投資回報如何入帳,純屬庫房本身的決定。由於每個特定時期的帳項必須在期末過後才可計出及入帳,以應計制及現金流量制會計方法編製的數字,一定會有出入。
第二點更為重要,就是今年下半年的投資環境很可能會與上半年不同。由於美元近期疲弱,加上美國經濟若能符合市場的預期而持續復甦,市場氣氛會傾向認為息率將會上調。若是這樣,對債券價格將會有不利影響。而即使外滙基金已作出防守式部署,其所持的債券仍可能會錄得虧損。
另一方面,股市及滙市的走勢更難預料。因此,即使以近年的波動形勢而言,今年下半年的投資前景仍似乎很不明朗,外滙基金能否像上半年一樣有較佳的表現?仍屬言之尚早。
任志剛 金融管理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