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挽救失業 - 麥飛

數學挽救失業 - 麥飛

特區「新政府」上台,部長們大顯身手,頭炮是將一半單程證名額分給專才,有評論說這是「資本家」的招數。麥飛看法剛剛相反,這應是「打工仔」的獻策才對。
如果你是部長,老闆給你一條難題:「如何可以令香港失業率不再惡化?」你會有何好計?最直覺的想法,是創造就業機會,讓多些人有工作,那麼失業數字便可以減少。這個方法很對,不過已經試過,效用不大,答這個答案,你會不及格。
如是這樣,又有何好辦法?我們先重新審視這條問題:如何失業率不再惡化?重點在這三個字:「失業率」。用數學去看,「失業率」是失業人口除勞動人口。要令這個數字不再惡化,數學上的其中兩個方法是,一是將失業人口穩住或減少,另一是將非失業勞動人口增加。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勞動人口一直在增加。數學上來說,如果增加的勞動人口是找不到工作,失業率便會惡化;反之,如果增加的勞動人口是有工作的,失業率便不會惡化,甚至會有輕微改善。
如果創造就業行不通,要對付失業率,方法便是「阻止失業的勞動人口上升」,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失業的勞動人口「消滅」──誰人失業便要判死刑。雖然董建華的「德政」及得上希特拉的暴政,但未致於夠膽將失業者「槍斃」。
另一方法是壓住失業勞動人口的源頭。從政府的種種行動,政府認為這些源頭有三個:第一是畢業生;第二是企業倒閉;第三是外來的失業人口。對於第一點,政府便以各式各樣的訓練計劃,阻止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第二項政府顯得無能為力。這次「單程證」計劃,便是針對第三項,也就是西方政客經常提到的「輸入失業」。
《數學救失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