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製造對立 - 李怡

李怡專欄:製造對立 - 李怡

由於早餐派的轉態,立法會昨天通過了公務員減薪草案,四個警察協會和公務員總工會,揚言將由幾個合資格申請法律援助的人員,申請法律援助控告政府違反合約,要政府「用自己的錢打官司,實行左手打右手」。
特區政府要立法減薪的用意,原是為了避免被公務員控告時輸官司,又以為有法為據,公務員也就不敢興訟。但這種霸王硬上弓的手段,等於關閉了與公務員工會溝通的大門,更激發公務員與政府對立、抗爭的情緒。
本周日有三萬五千名公務員上街遊行,翌日親中報的社評都說三萬五千人不算「主流」,因為親中報說「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加上家屬約有一百萬人」。然而,能集合三萬五千人去示威,畢竟是少見的場面,是否「主流」尚待調查統計,只是「一百萬人」這數字,卻相當嚇人。特區政府若將一百萬人置於自己的對立面,那真是很危險。
星期一,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向公務員大打溫情牌,說與公務員「風雨同路見真心」,「現在最需要的是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最需要是同心同德」。但公務員會問:既然說到「風雨同舟」那麼好聽,何以約董建華面對面談一下都被拒絕呢?何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完全不跟公務員團體談一下減薪的事呢?同在一條船上,為甚麼見面如此之難而要用書信去溝通(董給過公務員一封信)呢?甚麼「風雨同舟」虛情假意而已。
公務員是世界所有國家、所有城市的穩定力量。過去十多年經常發生示威、抗爭的地區如台灣、菲律賓、南韓,都從未見有公務員參與示威的行列。公務員上街示威,可以說是全球「絕無」而只是香港「僅有」的事。而過去港英時代的公務員,更是繼承英國文官制度的優良傳統,廉潔奉公,依法依章辦事,效率堪稱快捷、準確。香港的公務員制度與效率,已成為香港成功的要素之一。

未料董特首上任五年,就把盡忠職守的公務員隊伍,糟蹋成這個樣子。在減薪問題上,他拒絕與公務員工會溝通,改打民意牌,在市民與公務員之間製造分化,硬要立法減薪。然而讓董伯想不到的是:原來支持公務員減薪的許多市民,出於對特區政府管治的強烈不滿,竟然鼓掌支持公務員的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