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美國財長還在說:「強美元政策不變」,但市場就是不聽,美元持續貶值。看來,市場的力量取代了美國政府的所謂「美元政策」。利率降低、銀根鬆動、貿赤增加、財赤增加、經常帳赤字增加、政府印鈔票,這一切,都是貨幣貶值的理由,這一切,美國都發生了。如果美元不貶值,經濟學教科書就沒有用了。
當然,市場的反應不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市場上有許多投機者,還有政府的人為干預。號稱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在滙率的政策下,卻是最喜歡干預的,他們干預的目的,不是阻止滙價下跌或上升,他們也知道這種干預所起的作用不超過一個月,但是仍然想干預。為甚麼?原因只有一個:不讓炒家發財。
市場許多炒家,一聞到美元貶值的味道就大舉沽空美元。本來任由他們沽空,當美元跌至某個程度,反映了美國經濟情況後,美元就可回穩,炒家也可賺個盤滿缽滿,但是全世界的政府都討厭炒家,非得置炒家於死地不可。
炒家以高比例的槓桿炒滙率,只要滙率與他們所持的方向出現5%的逆轉,就足以令炒家破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泰銖正式貶值前,已有不少小炒家敵不過泰國政府而破產,但是市場力量最後依然勝利,泰銖貶值了。
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