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新契機

市區重建新契機

香港城巿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吳家鎚

政府日前公布了兩個有關香港日後新發展的措施,首先是重整房屋架構並協調兩鐵及市建局的土地供應量,其次是公布第四條過海鐵路線由九鐵奪得,而九鐵所提出的路線由大圍至中環途經紅磡及土瓜灣等東九龍舊區;這兩方面的發展筆者相信對日後的市區重建有極大的影響,說不定對市區重建局來說亦是新的契機。
政府簡化現時的房屋架構及嚴格限制各公營機構的房屋及土地供應量,相信目的只有一個:給予市場一個清晰的訊號,政府會盡力維持房策的連貫性和一致性,以使整體樓宇價格趨於平穩和有健康的發展。
過往因為樓價反覆不定,引致業主因掌握不到市埸,於是在重建賠償額、標準等方面有不同取向,即使最終能解決,但重建時機往往一瞬即逝。土發公司荃灣七街重建引致虧蝕的例子,正好說明這方面的困難;因此穩定的物業價格,實有利雙方訂定一個較客觀的賠償標準,亦可減低市建局與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之間的爭拗,同時又可避免因不斷修訂賠償額而使市建局出現負面形象,並可讓業主意識到拉長議價期並不會因而得到更高的呎價賠償。因此筆者並不反對政府加強調控土地供應量,相反對於改善市區環境及加快市區重建步伐有正面的幫助。

合作重建個別舊區
另一方面,對於九廣鐵路公司奪得新的過海鐵路線,筆者據聞九鐵得標除因票價較地鐵低外,其中亦因提出會與市建局合作,重建沿線個別舊區。這個建議有幾個好處,首先如果將交通建設與市區重建一併進行,便可避免對社區造成不必要的滋擾,減低對社會經濟的損失;其次透過改善交通,可減輕受重建影響的舊區居民對原區安置要求的壓力。因為舊區大多缺乏集體運輸系統,舊區居民的生活及社交層面很多時局限於其生活社區內,因而對市區重建有所抗拒。但若能有簡單又便捷的鐵路系統貫穿區內,筆者相信居民會較易接受偏離原區的重建安置,這樣安置問題會因而大大改善,有助加快舊區重建進度。
最後,市建局與九鐵合作參與舊區重建,這是新的合作模式,亦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市建局現時受到資金不足的問題所困擾,因此在重建項目之時,既要量入為出,又要保證最好有利潤收入,以作為日後重建項目的資本。在這限制下,市建局日後的重建項目的發展策略需要調整,重點的重建項目應與日後鐵路發展大綱互相配合,既可取得上述的好處之餘,亦能將市區重建的理念與現代城市發展主流相配合。然而雖然這是發展的大方向,但對於急切需要重建的舊區,市建局仍是責無旁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