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自九九年起持續通縮,各項消費品價格均告下調,惟獨交通費分毫不減,候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明確表示,八月一日上任後必定會就此作出檢討,可考慮方案包括將票價與消費物價指數掛鈎,她又提醒各公共交通機構,車費應該「可加亦可減」。 記者:謝穎詩
廖秀冬昨日接受訪問時稱:「我以前成日搭隧道巴士300號過海,只係兩個站就收九蚊,都好貴。而且張八達通卡,唔覺唔覺就好快碌晒啲錢。」她稱近日與一些團體接觸,也聽到批評交通費高昂的聲音。她指交通費是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事項,亦影響就業人數。「若果一名失業人士家住元朗,找到一份工喺灣仔工作,但每月嘅車費可能要過千,你話叫佢做好定唔做好?」她相信交通費若能下調,將有助改善失業率。
她又稱,過往香港的住屋費用最昂貴,所以市民不覺得交通費的高昂,現在樓價下跌,連公務員也要減薪,交通費高居不下,公共交通機構應明白凡事「可加亦可減」。廖秀冬表示,暫未有具體的檢討方案,不過對於九鐵主席田北辰早前提到,可考慮將票價與通脹及通縮掛鈎,她贊同可進一步研究此建議。
港大政治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盧兆興表示,相對不少先進地區,本港的交通費屬偏高。「經濟不景氣咁耐,香港嘅公共交通都無減過費,新嘅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應該諗吓點去協調各公共交通機構,例如提供一啲轉乘優惠。香港交通費昂貴,加上網絡又唔好,巿民乘搭接駁線路時,路程好短都好貴,但響多倫多,巿民搭地鐵會有轉車票送,唔使錢轉搭巴士,幾蚊就搭晒全程。」
對於票價下調的建議.九鐵發言人表示,現在已不時推出優惠計劃予乘客,而在今年四月,由於考慮到巿民面對經濟困境,以及顧及現時競爭劇烈,已決定凍結加費。其餘多間公共交通機構未有回應本報查詢。
對於加入政府,廖秀冬笑言:「我有個舊同學成日鬧我只識得嘈(批評政府政策),又同我講嘈同做係兩回事。」她一氣之下,決定接受特首邀請出任局長。「我今年五十幾歲,最多做五年、十年,環保工作我都搞咗咁多年,今日有人畀機會我直接去推動,我希望可以既可保護環境,又可推行基建。」
廖秀冬的兩位公子已長大成人,小兒在矽谷,大兒子剛回港。她記得孩子還在讀小學時,她既要照顧家庭,又要兼顧工作,負擔很大。直至八年前,兩個兒子到外國升學,自此她便將所有時間放在工作上。廖秀冬形容自己是工作狂,早已習慣每天工作十二小時。
回想讀大學二年級時,廖秀冬曾到訪烏溪沙,發現該處滿布海星及十分美麗的孔雀魚,感到生態奇妙,於是決定從事環保工作。她又謂,可能是母性的關係,女性對於可持續發展、將資源留給子孫等概念,一聽就明白,即使是屋邨師奶也會積極響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