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上市衍生工具的章程有何用途?投資可以在章程中得些甚麼?衍生工具日新月異,差不多每季都有新產品推出,現時的資訊系統未必能夠反映衍生工具的重要資訊。
97年以前,香港認股證市場十分蓬勃,但是資訊系統卻追不上,在大利市機上看不到認股證的詳細行使方式。例如一隻以外滙為本的衍生認股證,在到期日究竟是以哪個滙價作為參考?如果能拿到有關認股證的章程,便能知道。好像認股證結算滙價,原來是以到期日美國東岸時間四時的路透社XX頁的報價。香港報價系統的設定,卻不能顯示這些資料。
除非投資者的投資金額很大,容許每月花數以萬計的金額租用如Bloomberg等專業報價系統,否則要得到有關資料,非要找衍生工具發行時的章程才能知道。從事學術研究,亦要找到這些衍生工具的章程及上市文件,否則單憑股價及衍生工具的成交資料,能夠做出來的研究質素只會是有限的。
如ELN、ELI、備兌證這些廣泛受歡迎的衍生工具,最好能夠有一個專用網頁,投資者如果想翻查有關資料,只要到網頁就能找到相關資料,這個責任,理應由交易所負責。如果不是由交易所負責整理有關上市文件或章程放在網上,最少也應該設立有關資料的超連結。現時上市公司有關的超連結,在港交所的網頁就已能找到,可是數以百計衍生工具的資料卻欠奉。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