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學研究 腦電波反應<br>每日打機7小時人易憤怒

日大學研究 腦電波反應
每日打機7小時人易憤怒

【本報訊】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打遊戲機的青少年,腦部前額葉的活動量較低,有機會導致容易憤怒及失去集中能力;但本港醫學界指出,有關研究只是間接從打機對腦電波的影響,推論對腦功能的影響,未能直接證明兩者的關係。 記者:梁洵瑜、黎國剛、簡慧茵

日本報章《每日新聞》(MAINCHI)報道,日本大學(NihonUniversity)的人民及社會科學系,研究二百四十名六至二十九歲的人士,把他們打遊戲機的時間分組,量度他們的腦電波反應。
結果發現,每日打機二至七小時的人士,在不打機時,其Beta腦電波水平近乎零,顯示這種腦電波不活躍,也反映該些人士甚少使用腦的前額葉部份;而這組別內的大部份受訪者均稱,容易感到憤怒、無法集中精神,與人相處時感到困難。
研究人員相信長時間打機後,腦部前額葉活動量減低,形成腦前額葉活動量減慢,影響個人情緒控制功能。
香港腦科專科醫生方嘉揚解釋,腦電波分四種,分別名為Beta、Alpha、Theta及Delta,如睡覺時以Delta最為活躍;集中精神時以Beta為主導;有睡意時Theta最強;處於清醒而鬆弛的狀態下以Alpha為高。但基本上腦電波是受到很多外來因素及個人反應影響,難以單看腦電波的活躍情況來斷定對腦功能的影響。

本港專家不認同
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副教授黃家星也表示,上述研究指長時間打機者的腦前額葉活動量較少,但卻不能因此而推斷會影響腦部主宰情緒的功能;而腦額葉主管情緒反應、智慧及集中力等項目。長時間打機,會令人因為疲倦、電腦的閃光及頻率而誘發癲癇症。不過,迄今醫學上尚未能確切了解打遊戲機對腦功能的影響。經常打機的青少年有不同意見,有青少年表示,並沒有因打機而減低集中能力;也有青少年稱,間中會失去注意力,需要多些休息才能回復狀態。
香港網路媒體業協會副主席吳冠輝並不認同是項研究結果。他指出,喜愛打機的人士需要集中精神才能進行有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