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中銀定價不算便宜

投資學堂:中銀定價不算便宜

有關中國銀行(2388)上市的消息,已在市場流傳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終於在周日正式公布其招股詳情。不知是否它們希望散戶預留一些彈藥,又可能恐防投資者太過積極參與認購長科(8222)而耗盡資源,故在長科招股截止前一天公布其招股詳情,同時給予散戶優惠。
相信在長江生化科技招股完結後,應否申請認購中銀便成為一般小投資者另一關注的事項。
中銀這次的集資額高達150至250億港元,可能有鑑於近期市況疲弱,及其集資額龐大,故給予小投資者優惠,讓他們得以最後定價的5%折扣認購新股,此可謂有一定吸引力。至於其招股價是否便宜則有商榷的餘地。
中銀的招股價介乎6.93元至9.5元,即PE約為12至16倍,股價相對帳面值(P/B)為1.35至1.85倍,這招股價的Valuation是否便宜,則不妨與其他銀行股作一比較。
從Reuters300的資料顯示,在香港上市的10間銀行,它們的PE由最低的7.74倍(港基國際,636)至最高的19.39倍(滙豐控股,005),10間銀行的平均PE為12倍,巧合地中間數(Median)也是12倍,故此若中銀以招股價下限招股(即6.93元),其招股PE才是12倍,接近本港銀行的平均PE值,否則其招股價從PE來看便略高於市場平均值。因此中銀的招股PE由12至16倍,是否便宜呢?

ROE僅7.3%
某些讀者可能會說,中銀是大型銀行股,應與同類銀行股相比,不應與所有銀行的平均值比較。O.K.,我們可與滙豐、恒生銀行(011)及東亞銀行(023)相比,此3大銀行股的PE分別為19.39倍、15.78倍及14.33倍,而中銀的招股PE介乎12至16倍,則亦可算合理。
此3大銀行股的P/B分別為滙豐2.4倍、恒生3.6倍及東亞1.2倍,而中銀的招股P/B介乎1.35倍至1.85倍,即僅略高於東亞,而大幅低於滙豐、恒生,故此由PE及P/B來看,中銀的招股價若與本地大銀行股相比,亦算合理。可是上述比較卻遺留了一重要因素,就是ROE。
銀行的PE及P/B是否合理,是相對性的,一間盈利能力強的銀行,自然值得較高的PE及P/B,但一間盈利能力不高的銀行,則低PE及P/B也不代表「抵買」。公司的賺錢能力可參考股東資本回報(ReturnonEquity,簡稱ROE),滙豐的ROE為11.4%、恒生為23%、東亞則為9.7%,但據Reuters的資料,中銀的ROE約為7.3%,即盈利最弱的一間!時間有限,日後再續。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