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美國就業數據屬利好

國際視野:美國就業數據屬利好

美國6月份失業率由5.8%升上5.9%,新增非農業職位只有36000個,遠少於預期中的逾8萬個,最慘的是商務部把之前2個月的新增職位數字向下修訂,令不少市場人士感到失望。
但美股上周五急升超過300點,美元跌勢亦曇花一現,反映場內人士對數據的解讀似乎與表面有別。
的確,職位增長雖未如預期強勁,總算是有進展,更加不可忽視的是每周平均工時多了0.1小時,其中製造業的工時更加多了0.2小時,而工廠的超時補水亦有0.1小時的增幅。令人振奮的是,美國製造業今年頭4個月基本上已停止招聘員工,亦大致上沒有加班工作,產品生產量上升全部來自生產力的提升,如今超時補水和工時皆同步攀升,正好反映生產力已屆飽和,在美國經濟穩步復甦下,勞工市場將可望進一步改善。

傳統企業增聘人手
自從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內頓成驚弓之鳥,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皆爭相裁減人手。即使經濟情況其後改善,他們亦對前景感到懷疑,加上恐怕另一次恐怖襲擊隨時重演,更令他們在招聘人手時顯得謹慎。現時出現連串會計醜聞,為了確保盈利,這些公司在致力控制成本的敏感時刻,自然不會輕言招聘新員工。
另一項令人欣喜的現象是新職位的增加反映經濟已逐漸恢復元氣。新經濟泡沫爆破至今,被歸類為新經濟企業的公司裁員減薪幾乎無日無之,最新的重災區自然是電訊業,職位回增正好顯示傳統企業如沃爾瑪(Wal-Mart)、可口可樂、麥當勞等所增聘的人手已足以吸納、甚或超過新經濟企業所淘汰的過剩人手,對美國經濟自然是好消息。
只要勞工市場改善,消費信心回升可期,美國經濟要重返復甦之路,又有何難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