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年度中一派位結果今日公布,近八萬二千名準中一學生中,五成八獲派首選志願學校,創歷來新高。今年首次實施男女生混合派位,男生明顯較女生「輸蝕」,每十名第一派位組別(band1)學生中,男生只佔四席,實際獲派第一志願學校的男生比率亦不及女生。二十六間學校出現新生比例失衡的現象,最極端的情況是十名學生中,七點二人為男生、二點八名為女生。 記者:倪清江、譚秀嫺
對於男女生混合派位被指對男生不公平,教育署助理署長(策劃及研究)李國生昨在記者會上反駁:「現有制度基本公平,男仔需要更加努力!」署方正研究一套多元評估方法,如引入體育成績,以降低現有機制側重考試成績的弊端。
今年整體上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生近七成六,而派獲第一志願的學生也達五成八。
李國生表示,兩項數字均創新高,原因是多了可直升中學的一條龍學校、多間學校轉直資及有一成半學生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制度取得學位。
不過,屬第一派位組別的男生只佔整體男生的百分之二十七點三,反觀女生則接近四成;第三組別男生卻佔百分之四十點四,高於女生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八。
根據計算,第一組別男女生比例,實際是四比六;第三組別則六比四;只有第二組別是兩者打平。而實際獲派首志願學校的男生只略多於五成半,比女生少近五個百分點。
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校長蔡楷俊表示,在男女混合派位後,初步顯示女生獲派學校較為理想,全級排一百名左右的男生,去年獲派到名校,今年則不能;反而考獲第一百零八名的女生,卻獲派區內名校。
英文中學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校長陳紹才表示,由於女生成績較佳,如果區內沒有單性別學校,該校女生比例可能高達八成。陳校長又說幸而區內女校較多,相信女生比例不會過高;但也由於區內女校多,所以同區成績組別較低的學校,可能出現男生比例偏高情況。
新派位機制亦令部份學校男女新生比例失衡,在三百五十一間男女校中,有二十六間出現極端失衡的現象,包括二十二間男生比例佔六成半至七成二,另四間的男生比例低於三成半。
此外,有六十六間的男生比例介乎三成半至四成半,當中有十三間需將現有個別男廁改裝為女廁。
今年有七千三百名學生因所屬的學校網學額不足,而被派到其他地區中學,其中九龍城區有一成四學生被派往沙田或西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