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經濟已變成洩氣的氣球 - 盧峯

蘋論:經濟已變成洩氣的氣球 - 盧峯

當內部消費不斷萎縮時,企業及商家在本地的投資回報同樣萎縮,他們自然會因此而放慢投資香港的步伐甚至削減投資。

特首董建華先生昨天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發夢都想改善經濟及失業問題。而從他回應議員有關如何改善失業情況的內容來看,董先生「發夢」的次數顯然少得可憐,即使有「發夢」,夢境的內容也相當貧乏;若不是這樣,他怎麼會只能說出一些空中樓閣般的東西如發展文化體育項目、他怎麼會連一點實質的紓解失業、紓解經濟的措施也拿不出來呢?

特首心態聽天由命
更讓人憂慮的是,他在近期的發言包括昨天答問大會上的發言都流露出強烈的「聽天由命」心態,只是不斷強調經濟及就業問題在一、兩年內都難以解決。這樣的態度不僅無助恢復市民對前景的信心,反而進一步挫折市民對前景的期望及信心,到頭來將令經濟困境進一步加深。
事實上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都顯示,港人信心不足、特別是消費信心不足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即使外貿情況改善、即使外圍經濟情況好轉也無助扭轉頹勢。
就以剛公布的五月份零售銷售數字來看,就比去年同期顯著下跌近百分之六,高檔消費品如汽車的銷售更下跌超過百分五十;這個數字不僅比市場預期的百分之三點二差得多,而且是在外圍經濟已確定復甦的情況下出現的。也就是說,即使外圍經濟已復甦,港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反而繼續下跌,以致他們更大力控制消費,令零售市道特別是高檔消費品的市道更差,這樣下來所產生的惡性循環是非常嚴重的。

經濟差市民發噩夢
要知道香港經濟有相當比重是倚賴內部消費的,當內部消費不斷萎縮時,企業及商家在本地的投資回報同樣萎縮,他們自然會因此而放慢投資香港的步伐甚至削減投資;這樣反過來將會導致失業率惡化,並且進一步影響消費信心。結果是,香港經濟變成一個洩了氣的氣球那樣不斷收縮;像這樣的前景不是很可怕嗎?
然而現在特首董建華先生不僅沒有能找到方法堵塞那個漏氣的洞,更沒法像把新的空氣泵進氣球那樣透過鼓舞起市民的信心穩住經濟,以減慢氣球(經濟)萎縮的速度。
這樣下來,本地經濟的跌勢將難以止住,甚至像掉進浮沙那樣愈陷愈深;到時候不管董先生發甚麼夢,市民發的也只能是噩夢!
﹙圖﹚董建華先生昨天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