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通縮持續和失業率高企,但本港生活指數在全球城巿間的排名不降反升,一項國際調查顯示,香港超越了日本的東京,成為全世界生活最昂貴城市,而且遠超國際大都會紐約和倫敦,主要由於美元強,個人護理、日用品及交通費的消費高昂;相反本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則由上次的第十六位,下降至第二十四位。有商界人士及學者擔心,本港的競爭力會大打折扣。 記者:黎國強、蔡建豪
國際人力資源顧問機構MercerHumanResourceConsulting,去年在全球一百四十四個城巿進行研究,比較各地超過二百項貨品的價格,包括住屋、食品、衣着、家居用品、交通及娛樂等,發現香港生活指數是全球最高的地區,其次是俄羅斯莫斯科,日本東京則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第四和第五位分別是北京和上海,至於全球生活費最低的城巿是南非約翰內斯堡。
調查以紐約生活指數為一百作為基數,香港是一百二十四,遠超紐約和只有九十一的倫敦。全球生活指數最高的十五個城巿,有十一個位於亞洲區,即是說,亞洲是生活指數最高的區域;不過,新加坡排名則由第十六位,下降至二十四位。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說:「香港面對通縮仍然排第一,顯示香港物價回落幅度唔夠大,社會無一個氣氛去調低人工,唔似得新加坡、南韓咁成個社會都肯去減,香港咁樣會減慢經濟復甦,削弱競爭力。」
公開大學銀行及財務學部助理教授簡志南說:「香港生活費咁貴,變相令營商成本增加,影響國際大企業嚟香港投資嘅意欲,而且好多管理高層或人才都未必肯移居香港發展。」
不過,香港英商會行政董事夏偉邦則認為,這類調查偏向主觀,未能反映真實一面。港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表示,本港成本及物價在過去數年已持續下調,港府從來沒有聲明成本和物價低廉,並一直提倡高增值活動去配合高成本。旅遊發展局發言人說:「我哋唔係同人鬥平鬥抵,我哋一直推廣嘅係物有所值,以及多元化景點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