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鴻基地產(016)副主席郭炳聯對興建港澳珠橋大表贊成,並指配合已落實興建的西部通道,將可貫通深圳、珠海及香港三地,有利本港的經濟發展。身兼利豐(149)主席及機場管理局主席的馮國經聲援之餘,更出資贊助中山大學研究珠三角融合,作為日後參考數據。上述言論與較早時和黃(013)董事總經理霍建寧的意見,大相逕庭。
郭炳聯昨出席一個有關珠江三角洲的論壇時表示,所有能改善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客貨流通的建議,都會對本港經濟有利。在珠江三角洲東面興建深港西部通道已落實,若能興建大橋接駁珠江三角洲西面,將令港珠貫通毋須依賴深圳,同時可將深圳、珠海及香港連成三角,對本港經濟發展有利。他又稱,現時港商在珠三角東面投資大量廠房,製品大部份輸內地市場,若興建大橋,則可讓本港廠家參與珠三角西面的發展。
出席同一場合的馮國經表示,有需要興建港澳珠大橋,因為珠三角的東面發展已近飽和,但何時興建則需數據支持,馮國經更說:「沒有人可以證明(港澳珠大橋)的流量,直至它真的出現。」因此,他繼去年5月聯同一批學者及專家,提出「2022」計劃後,利豐集團屬下的利豐研究中心將再贊助學者,研究珠三角的交通流量,預計10月完成報告,到時再向廣東省及香港政府提出具體建議。
負責報告的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將聯同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的學者,就10個問題,包括澳門回歸後的人流和貨流變化、珠海機場的貨運需求、虎門大橋的流量,以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對西面的旅客吸引力等搜集資料,務求更準確估計珠三角的交通需求。
其實興建跨境大橋連接珠海、香港及澳門的建議,最早由合和實業(054)主席胡應湘提出,他建議興建大橋連接大嶼山與澳門及珠海,令本港港口可吸納珠三角西岸貨流,加上北京珠海的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屆時貨物可由武漢運至珠海,再經港珠澳橋運往全球,大橋預計興建費約150億至180億元。
有關建議早在提出之初,已獲包括東方海外(316)主席董建成等業界贊同。之後有報道指特首董建華也對方案感興趣,但不知何故未有進一步反應。
其後,公眾才知道和黃反對。霍建寧上月底接受傳媒訪問時,高調反對建跨境大橋的建議,認為方案缺乏成本效益。霍氏更稱在珠三角西部如珠海、江門、高欄,和黃均有港口,而用駁船運貨至和黃旗下碼頭再運出口,才是最經濟的貨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