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的修院內,住了一個極愛釣魚的神父。老師介紹他給我認識時說:「他其實是漁夫,兼職神父而已。」
漁夫神父的小汽車永遠塞滿釣魚工具,以便隨時釣魚。這天清晨五時,他拍我的房門大叫:「是時候出發了。」
我問為甚麼要那麼早釣魚,他說魚兒睡了一夜,早晨肚餓覓食,較易上釣。
我們來到湖邊,四周靜謐。湖面泛着一層水霞,清風把湖面吹皺。太陽一照,閃出點點金光。
登上小艇,划至湖心,漁夫神父打開一盒人工魚餌,是同一款式但不同大小的飛蟲。
「為甚麼有大有小?」我問。
「你猜呢?」
「大魚吃大餌,小魚吃小餌。」我充滿自信地推理。
漁夫神父大笑,差點把小艇弄翻。他好容易才止笑,解釋道:「人工魚餌是模仿天然飛蟲;飛蟲由小變大,你要選一隻體積最接近現時的天然飛蟲。」
釣魚原來有許多學問,漁夫神父毫不吝嗇,把心得統統傳授給我。不經不覺,到了中午,是時候回程。
「今天滿意嗎?」他在車上問我。
「收穫甚豐,當然滿意。」我說:「你呢?」
「很高興。」他答道。
這天,我們都很滿足,雖然一條魚也釣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