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沒有互信 只有對抗 - 盧峯

蘋論:沒有互信 只有對抗 - 盧峯

有關官員或行政會議成員也不要動輒祭起公眾利益這面大旗來迫人就範;說到底,這些政治新貴能不能代表公眾利益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真不明白特區政府的新貴在想些甚麼,他們好像惟恐公務員工會無法策動足夠公務員上街遊行,故此一再的發表刺激性、不適當的言論令事件升溫、令衝突火上加油;例如較早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指公僕將變成公敵、遊行前夕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先生指大遊行無必要及損害公務員聲譽,以至昨天早上新科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先生指公務員遊行是與市民為敵等。結果昨天有超過三萬五千多名公務員及家屬參與遊行,成為自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公眾遊行;若果這些政治新貴還是不能正視公務員的憂慮及不滿,還是繼續透過分化、抹黑或醜化的方式處理公務員問題、處理公務員改革的問題,那日後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遊行以及抗爭,甚至可能影響對公眾的服務。

有表達意見權利
事實上,不管是公務員或其他社會團體,他們都有上街表達意見的權利及自由,他們也有權利以任何和平及非暴力的方式爭取本身的權益,這不是甚麼與公眾為敵的問題,更不存在所謂損害形象的情況;因此,有關官員根本沒有需要扣人家帽子或把公務員打成公敵。
試想想,若果自己的權益受損也不抗爭、也只有忍氣吞聲,那不是更可怕、更損害香港的形象嗎?此外,有關官員或行政會議成員也不要動輒祭起公眾利益這面大旗來迫人就範;說到底,這些政治新貴能不能代表公眾利益還是個很大的疑問,他們這樣說怎會有說服力呢?

遊行是抗爭序幕
我們認為,公務員跟特區政府管理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不斷上升,立法減薪只是一個觸發點,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高層急於求成,甚至不惜打破大量常規及引入政治壓力,處理公務員事務包括薪酬問題,例如未經薪酬調查下率先公布減薪指標,例如不斷或明或暗的批評公務員有大幅減薪的餘地等。這些政治動作的結果是削弱了公務員對政府高層的信任,令公務員及公務員團體無法再相信政府在往後處理公務員事務時能按既定遊戲規則辦事。這正是為甚麼他們對一次過立法減薪的行動反應如此強烈、對特首的承諾不屑一顧。若果特區政府不能在短期內修補雙方的互信,不能放棄以政治小動作或花招處理公務員事務,那昨天的遊行只是未來公務員抗爭的序幕。
﹙圖﹚昨天有超過三萬五千多名公僕及家屬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