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br>坎坷鋸琴師黑市行醫30年

人物素描:
坎坷鋸琴師黑市行醫30年

璀璨的萬家燈火倒映在漆黑海面,就在這個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港一隅,傳來哀怨低迴的旋律,這是鋸琴粗獷多變的聲音,彷彿在哀怨聲中帶着堅毅的生命力。雷兆勛每晚在尖沙嘴海旁以鐵鋸訴說有如打翻五味架的大半生。
他(六十五歲)是沒有醫學文憑的黑市醫生,行醫三十年沒出過岔子,惟自身卻患上腸癌,還被精神分裂症折騰半生。回首人生起跌,雷兆勛自言無憾:「我曾經賤過地底泥,飯都冇得食;又試過幾日賺到一層樓嘅錢,𠵱家就做普通阿伯。成世人大起大落,總好過平平淡淡啦!」

目中無人精神分裂
生於台山的雷兆勛,十歲時應革命號召加入游擊隊,惟最終落得被判勞教下場,其後心灰意冷下偷渡來港:「初到香港生苦艱難,只好做『咕喱』同雜工,後來偷偷做黑市醫生。」他曾在廣州學過基本醫務,十五歲便當醫生,並不斷看書自學,逐漸建立口碑而生意大好,誰料因此種下禍根。
他淡淡道出過去的黑暗歲月:「嗰時以為自己好叻,目中無人,卒之搞到精神分裂,入青山住咗半年先好轉。」
「七十年代香港唔准落仔(墮胎),啲行家見我有(精神)病底,搵我做負責人搞婦科診所,專做落仔,每日搵幾千蚊,一層樓不過係二萬蚊,開幾日工就夠錢買樓啦!」

不恨妻攜子跟人走
可惜錢財快來快散,雷兆勛因揮霍無度全無積蓄,直至遇到前妻才有轉機:「佢(前妻)十七歲嚟診所做護士,我大佢廿幾年,但佢寧願同屋企人反面都要跟我,我生腸癌都陪住我。佢幫我留起啲錢買咗三層樓,一切都好好。點知個仔六歲嗰年,我去完大陸返屋企,佢已經帶個仔走咗,原來有第二個……。」他自言沒有恨意。
七年前決定關閉診所退休,十幾歲時曾經喺鄉下聽過老師拉鋸琴,覺得好吸引,遂全力研究鋸琴。經長期苦練後,目前可隨意演奏樂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