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問責制民主弄虛作假 - 毛孟靜

毛論如何:問責制民主弄虛作假 - 毛孟靜

水急風勁,忽爾五年,董建華連任特首,在就職演詞中,隻字不提基本法所寫明的二○○七年可進行的政制改革,遑論民主步伐。董在七月一日不提這也罷,因為早在之前一星期,北京已發出信息,說特區需要穩定,政制不能急着改,民主化過程要「一步一步來」。
毛孟靜

這些話,是錢其琛向《南華早報》說的。該報的報道說,錢強調香港的政治發展「不能與內地的脫鈎」(couldnotbedivorcedfromthatofthemainland)。大局已定,大勢所趨,未來五年,進一步實踐小圈子式港人治港。

高官淨向一人負責
這「進一步」,名副其實地以進為退,把香港的民主進程拉退一大步。問責制的成立,令新的董班子淨向董一人負責,而董就向中央負責。在這進退之間,香港人卻也並非圈外人,受邀有份參加玩這場假民主遊戲。
遊戲規則是,由各個部長扮演彷彿需要拉票的政治人,落區與市民親熱,一副以民為天之餘,挾政府政策以自重。於是,新聞界趨之若鶩,市民甘之如飴,渾忘部長們根本不需要選票,我們也根本沒得投票。
但一幕又一幕的當權者爭取民心,雖然不是真正民主,卻到底會有民主的熱烈氣氛,也符合了基本法列明的港人高度自治。
基本法說,二○○七年後若有政制改革,要先得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然後向人大備案就好。以目前的政治氣候看來,要立法會不通過,不難,要行政長官不同意,就更容易。只是,基本法總有了這麼個時間表,完全不予理會,會難看了些,總得搞點有民主味道的新猷,以作交代。
問責制的一大妙着,是部長們號稱向市民問責,着着親民,好生民主的影子。不能在實物上給香港人一人一票,那麼就讓他們嘗一嘗類似民主的環境與氣氛,來點精神上的滿足。
形似政治人的部長們,因為手執政策,而不是一般政治人的只能批評政策,隨時更受記者歡迎,就可幫忙把那些嘈吵的尤其是民主派的議員,打入媒介冷宮。一石二鳥。
中南海以至特區政府啲嗒打起的算盤,可能是以香港人的精刮,該可集體看得出特區政治形勢之微妙。淨向香港灌輸穩定壓倒一切,是不夠的,因為本來就沒有誰享受在動盪的社會過日子。香港政情微妙之處,是執政班子的人,既不該是傾情愛國分子,怕為本地以至國際詬病;更不可是講原則不聽話之輩,怕隨時失控。總之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中間落墨就最安全。這是部長制拍板名單給香港人的啟示。
該也就是錢其琛掛在口邊的香港政治「特色」。

灌輸一國先行概念
未來五年,就讓香港人在這方面熱身熱身。雖然熱身過後,會造成躍躍欲試,蓄勢待發。雖然世情一大憂慮,叫弄假成真,由玩假民主變要求真民主。終有一日,香港會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選整個立法會,北京希望,屆時香港人都已深切體會一國先行、政治不能與內地脫鈎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