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製造商近年考慮改用聚氨酯(polyurethane)合成塑膠製造安全套,取其質料較薄,能提供更貼身的觸感享受,而且不像傳統物料乳膠(latex)那樣,會令部份人產生過敏反應,但聚氨酯安全套較易破漏,引來消費者組織關注。
多個實驗室測試發現,聚氨酯安全套的破漏率為百分之五,遠高於乳膠安全套的可接受水平(百分之一點五)。目前,國際間未有為聚氨酯安全套的安全水平訂下標準,但「國際標準組織」本周末將在馬來西亞舉行會議商討。
以英國倫敦為基地的「國際消費者組織」擔心,安全套製造商有傾向建議將聚氨酯安全套的破漏率,訂在百分之五的較寬鬆水平。
該組織警告,以全球一年消耗一百億個安全套計算,這會導致每日多了一百萬人要面對成孕和感染愛滋病的威脅,不可接受。
他們主張聚氨酯安全套的破漏率標準要與乳膠看齊,而且有需要將兩者同樣收緊至百分之一。
該組織總監愛德華茲表示,如製造商達不到這標準,就應該在聚氨酯安全套包裝上,加上「只適宜對乳膠敏感者使用」的標籤。
國際消費者組織又認為,現行在安全套包裝標上「中」、「大」及「特大」三種尺碼的做法不妥當,會令男士在選購時虛榮心作祟,購買過大的安全套,影響安全,因而應改為列出具體的尺碼大小數字。此外,該組織主張將安全套的存放期限,由五年縮減至三年。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