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破壞本土經濟

大企業破壞本土經濟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陳國強

小本經濟活動,如小商戶、小販或合作社等,都只持有小量資金,他們未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這些經濟活動卻是本土經濟中最核心的一環。
自僱創業不失為目前失業人士的一條出路,他們需要政府在配套措施上提供援手。大企業、大公司手下擁有龐大的隊伍,替他們申請各類牌照,僱用專業的律師、會計師,在商場上無往而不利;創業者可能連怎樣申請牌照也不知道。
僱員再培訓局自去年推出創業貸款計劃,便成立一隊創業顧問團,向申請人士灌輸創業知識,包括開業前的預備工作,如申請商業登記的手續,消防條例的要求,儲存和採購貨物須知等。本人身為該局的委員,甚了解這套模式的好處。
該局以靈活多變方式,貼近市場,為失業人士謀求創業機會,讓他們在經濟低迷下,仍可依靠個人能力餬口。最近,自僱創業計劃又獻新猷,打算在七、八月舉行一連串可行的「跳蚤市場計劃」。

地產商堅持收租
首先,在七月二十七日灣仔節上,再培訓局獲跑馬地馬場免費借出地方,供創業者開設攤檔實習,售賣精品、衣服和食品等。初步接獲四十五名學員申請,反應尚算理想。該局其後與長江實業接洽,希望在八月初於其旗下兩所商場(紅磡漁人碼頭及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舉行類似計劃。
再培訓局要求長實豁免租金,單單借出兩日供學員實習,可是,該地產商堅持收取租金。以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為例,長實便收取每平方呎三十元,即每個攤檔須一千一百二十五元租金,對學員來說,負擔非常沉重。
由於學員大多只租用兩天,只經營佔地不多的「車仔檔」,但大型地產商只顧收取偏高租金,是破壞本土經濟發展的行為。其實,任何大型機構或私人公司應考慮社會利益,往往政府或公營機構尋求他們合作,回應都是以利潤為先。
梁錦松提出發展本土經濟,單靠政府協助並不足夠,同時亦需要社會上各方的援助。李嘉誠曾公開表示,對香港有愛心,希望他能言行一致,為本港失業人士打打氣!
本土經濟的精神,是希望政府從宏觀角度扶助中、小型經濟活動,由此創造出勞動密集的經濟系統,大量吸納低技術工人,解決結構式失業問題。
我們工聯會關注小商戶的生存空間,目的是若能建構出小商戶組成的經濟生態,最少已可養活經營者,甚至經營者的家屬,在高增值、高科技的巨型列車下,仍可保住不少失業人士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