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醫學院內科系家庭醫學部副教授林露娟進行一項全港人口的隨機抽樣調查,以電話訪問了二千四百一十名成年人,發現其中百分之三十八受訪者表示患有一種或以上的慢性病,以本港人口推算即有一百八十萬人患上慢性病。
近六成出現慢性病人士是六十歲以下,而兩成則是四十歲以下人士,反映慢性病並非老人專有。
林露娟稱,港人常患的慢性病包括關節炎、高血壓、胸肺氣管問題,三成人士患有超過一種慢性病。
中年人士則較多患關節、消化系統、心理、哮喘及皮膚等慢性病。研究發現慢性病人平均一年求診次數及入院次數,分別較沒有慢性病人士高出兩倍及三倍,市民用了六成醫療開支於慢性疾病上。
林露娟引用理工大學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模式在港試驗一種慢性病改善計劃,透過「身心力行」課程,讓病人認識疾病之餘,更要因應自己的疾病定下健康計劃,病人因而多做運動、懂得處理情緒及多與醫生溝通,這項計劃已廣泛在美國、英國及澳洲推行。
其中患了心臟病二十多年的阿興,近年心臟開始衰竭,平日連說話及走路也沒有氣力,一直憂慮「唔知幾時會無晒氣力」,以往只會依時服藥及覆診,但參加計劃後,積極定下健康目標,如每周要做多少運動來加強心肺功能。此外,三十多年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的鳳仙,經常情緒緊張,近年更患有甲狀腺素過高,參加課程後認識到情緒不好與疾病的惡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