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社會與中國 - 吳靄儀

開放社會與中國 - 吳靄儀

普樸百周年紀念會議上,來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院的邱仁宗教授,討論「普樸的開放社會對開放中國的意義」,吸引了濃厚的興趣。
普樸的著作有不少早已繙譯成中文,在大陸流行。據邱教授所說,普樸最重要的有關科學發展方法學《TheLogicofScientificDicovery》,在八十年代已在大陸受到討論,對推動中國初期的開放起了積極作用。現在,普樸的另一作品《開放社會及它的敵人》,又開始發揮同樣的作用,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開放社會》自從一九四四年在西方刊行,即受到激烈爭議。書中,普樸用最強硬的文字抨擊當時崛起的馬克思共產主義,指共產主義為自由開放社會的一大敵人。在今日仍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中國大陸,普樸不但可以公開討論,還可能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加深和加強中國的社會開放,令人驚嘆。這個事實,本身已反映了中國大陸社會在開放和進步。
邱教授認為,普樸的開放社會,就是以科學態度、以解決問題為決策的模式的社會。好的方案,可以從下向上提供,而不一定從上而下,方案好壞,在理性辯論及實際考驗的過程中會顯露出來。他認為普樸的理論仍有不足之處,而中國走上開放社會之路也必然是迂迴和漫長的,但只有走普樸的開放社會的路——包括成熟的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政制——中國的繁榮穩定才可以有保障。
邱教授上述的觀點,可以在國內國外發表、討論而不加限制;為何我們在香港特區持類似的看法,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