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繁忙的下午,站在灣仔地鐵站出口,每分鐘有過百人經過身旁,十居其九都是陌生人,有沒有想過,你和這些陌生人有甚麼關係?一個人一生,能夠認識幾多人?相信電話簿內能有幾萬人,已經很厲害。
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引起了耶魯大學著名心理學家米爾格的興趣,他心裏盤旋着一個問題:「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到底有何關係?」為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
米爾格首先寄出多個郵包,郵包是寄給米爾格的一個經紀朋友。米爾格刻意寄錯這些郵包,將它們隨機地寄給不同的人,這些人都不認識米爾格的經紀朋友。米爾格只在郵包上寫上經紀朋友的名字,和他大約的位置。米爾格要求收錯郵包的人,將郵包轉寄至一個他們認為可能認識那位經紀的人。(如果米爾格今天進行這實驗,必被當作拉登!)
這個實驗,看來有點惡作劇,但面對無聊問題,解決方法便要「無聊」一點。最後米爾格在經紀朋友處收回部份郵包,他發現大部份郵包都平均經過六次轉手,便到達目的地。米爾格總結,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只隔了「六重分隔關係」(SixDegreesofSeparation)。這個1967年進行的實驗固然有點簡陋,今天有不少人利用科技大概證實了。
在街頭衝突中,不時會聽到:「同你三唔識七,打你咪打你!」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不要隨意動手,因為你打那位「三唔識七」,極可能是「你老闆個老友個細佬個老婆個姪仔個死黨」,關係看似非親非故,實際可能轉頭碰面,向你「回禮」。最怕,還是打中不認識的未來老闆,斷送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