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攻略:<br>港龍搶澳門航空台灣客

市場攻略:
港龍搶澳門航空台灣客

不只一次聽到「我不會搭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到內地我只會搭港龍。」說話的人不知道,港龍也是中國的航空公司,早於96年大股東已變為中航興業(1110),只是港龍以往與國泰航空(293)的「母子關係」太深入人心,大家總是忘記兩家公司現時已是競爭對手。 記者:羅綺萍

港龍行政總裁許漢忠的「產地來源」也是國泰,他於75年中大畢業後,便加入國泰任行政見習生,79年被派到台灣工作4年,92年被派到北京,出任國泰母公司太古集團駐北京代表;96年中航興業成為港龍的大股東,曾經在90至92年任職港龍的許漢忠,便結束21年的英資洋行生涯,與港龍一同「染紅」,成為這家中資航空公司的統帥。

染紅換取通行證
「太古對港龍的國際化經營及到國外發展有很大幫助,至於港龍在內地航線有今日的發展,與96年的股權變換有很大關係。」許漢忠說。
96年之前,港龍以較佳的服務及較靈活的機票定價機制,搶去內地航空公司不少生意,但在申請新航線及增加航班時受到中國官方的諸多限制,前大股東曹光彪曾發表公開信抨擊中國當局不公平對待,當時的布政司陳方安生也為其出頭,但仍無進展。直至中航興業成為大股東後,情況才大為改善。
現時港龍每周有217班機,來往內地18個城市及台灣的高雄,本月開始生效的港台航約,令來往高雄的7班加班機變成正常航班;另外由7月22日起,港龍會推出每周22班機來往台北,分享國泰這塊最賺錢航線的肥肉。
補國泰隙爭肥肉
許漢忠指出,港龍在台北航線的優勢是可以「一機到底」飛內地:「每年有200多萬台胞到大陸,以香港為目的地的只是幾十萬人,所以一機到底會有吸引力。」
他說開辦初期每日3班往來台北的航機中,只有1班會「一機到底」再飛上海,中間在香港停約45分鐘,換機號不換機將旅客由台北送到上海。
他不肯透露票價,只說會是具競爭力的定價,並希望以港龍的品牌、服務及接駁方便吸引客源。他估計港台機票票價會有下調壓力,但預計改變不會太大,亦不肯評論會否如台灣傳媒估計般,最少減價1000台幣。

內地線競爭激烈
對於國泰表示要申請經營內地航線,許漢忠表示要視乎中國民航總局的決定,他不評論國泰仍是英資公司,中方會否開綠燈,只說現時內地的航線競爭已非常激烈,「個市場不是大家想像中咁大,到內地的旅客人次1年才500多萬,其中上海已佔200萬人,但香港來往台北每年人次已達550萬,市場大小不可同日而語。」
許漢忠說港龍台北線不一定搶走國泰的客源,可能會是搶走澳門航空的客源,現時部份台灣客是「一機到底」經澳門到大陸,許漢忠希望憑藉港龍的品牌及香港的交通方便,由澳門手中搶客。澳門航空的大股東同是中航興業,這又是另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同室操戈」故事。

港龍與國泰由「母子」變「對手」
85年5月 --由現任名譽主席曹光彪創辦,為港澳國際的全資附屬公司。當時只有1架波音737-200A客機。7月首航馬來西亞亞庇,11月開始提供定期包機服務往廈門
90年1月 --國泰航空及其母公司太古購入35%的港龍股權。中信香港則購入38%
90年下半年 --太古及國泰增持港龍股權至43%;中信香港則增持至46%
91年2月 --港龍與國泰的CUPID電腦訂座系統接連,大大擴展了銷售網絡
95年 --港龍與國泰成立香港新機場地勤服務(HAS),專門提供所有於停機坪的運輸及裝卸服務
96年4月 --中國航空(集團)入股港龍成為最大股東,佔35.86%股權;中信泰富佔股28.5%;太古及國泰佔25.5%;曹氏家族則持有5.02%
97年12月 --中航興業在港上市,之前獲母公司轉讓35.86%港龍股份。加上由曹氏家族及另一股東轉讓的7.43%股份,中航興業合共擁有43.29%港龍股權
99年9月 --港龍航空加入國泰發起的「亞洲萬里通」
00年2月 --港龍由香港往長沙、桂林、海口、南京及武漢的定期包機,轉為定期航班
00年7月28日 --港龍首班波音747-200貨機從香港出發往中東及歐
洲,打破「一航線一公司」政策,與國泰直接競爭
00年8月10日 --港龍航空開辦全貨機服務往上海
02年7月 --港台新航權生效,港龍每周22班機飛台北,分享國泰這條最賺錢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