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治財赤不及戴卓爾

阿松治財赤不及戴卓爾

【本報訊】特區政府透過削減公務員薪酬解決財政赤字,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當年上台後,也面對經濟不景和龐大的政府財赤的問題,實施一系列包括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改革措施,結果引發煤礦工人大罷工。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指出,當時戴卓爾夫人以鐵腕手法對付工會,但由於她是民選出來,有一定認受性,反觀特區政府在處理公務員的反彈時,便進退維艱。

學者:減薪不如減人
蔡子強認為,若政府成功削減公務員的薪酬,一年也只是節省三十多億元,但這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首份預算案的主要內容,若不能落實,將令人質疑他上任以來「做咗啲乜」,因此今次態度強硬。
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雷鼎鳴則認為,削減公務員薪金節省的政府開支對解決財赤幫助輕微,最有效方法是減少公務員人數,因為政府架構相對本港的人口委實過大。他又指本港解決財赤的關鍵是控制政府開支,戴卓爾夫人當年上場後,也是透過削減政府開支減赤字,但梁錦松在今年的預算案中,除公務員減薪這一招外,已沒有其他招數。
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認為,公務員與資助機構員工及他們的家屬約有一百萬人,若今日只有二、三萬人上街,政府毋須太擔心,但事件將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呼籲立法會議員用自己的一票,促使政府與公務員商討減薪問題。全國人大港區代表李鵬飛相信,事件已令不少公務員不信任政府,造成公務員與政府之間的鴻溝,他希望政府深思熟慮處理今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