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二○○二年世界盃決賽的日子,也是米路執教中國隊的最後一天,中國足球的米路時代終於在這一天畫上一個句號了。而在我看來,中國足球和外教合作的路其實剛剛開始,米路只不過是第一個罷了。
足協現在哭着喊着和外教合作的辛苦,感慨還是中國人自己最好管理。殊不知,米路在世界級的這些教練中應該稱得上最容易合作的一個。去年年底世界盃抽籤儀式,32國教頭聚會,有誰像米路那樣與眾人談笑風生,和記者打成一片?臉色紅潤的拿美爾是還高昂着「高盧雞」的腦袋,對身邊的話筒不理不睬;艾歷臣永遠是一張嚴肅的面孔,就像他在球場上看着英格蘭隊輸給巴西。
很多人舉薦卸任的日本教頭杜斯亞,杜斯亞對記者確實還算比較友好,這一點在亞洲盃時我便有親身感受。不僅如此,他應該更加受媒體歡迎,因為他敢於在攝像機前痛罵「日本足協腐爛透頂」。訓練中哪名球員稍微有點小失誤,杜斯亞會衝上去給他一個耳光,然後便看他的反應。在他眼中,如果該球員勇於反抗,那麼就是一個出色的隊員。這種怪異的行為以及直言,我想在中國估計他呆兩天就要拎包走人。
這兩天國內傳出的風聲是足協又聚焦在甲A的幾位教頭了,包括大連的科薩、國安的老彼德和山東的涅波都有希望成為候選人,理由是他們在中國聯賽浸淫多年,因此了解中國國情,出發點當然還是「好管理」。
不過,有一點我們不應當忘記,俱樂部隊不能等同於國家隊。老彼德是位出色的戰術大師,但他的火爆脾氣我想足協會難以容忍,不在「好管理」的範疇之內;科薩是人際關係的大師,但我始終記得塔瓦雷斯的那句名言——「我大姨媽帶大連隊也能奪冠」。
數來數去,找一個外教好難!和脾氣隨和、從來不開口攻擊足協的米路合作,足協官員們還會喊累,那麼今後還真是就在國內找個人算了。我的眼前總是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不久的將來,足協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還是找了個大牌教頭執掌國家隊,可這位教頭比老米還不好「伺候」。那一刻,幾乎所有人都在懷念米路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