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症年增七千宗

腕管綜合症年增七千宗

【本報訊】經常運用手部從事勞動、鍵盤工作的女性小心,腕臂部位有時痹痹麻麻,就可能患上了腕管綜合症,嚴重者會出現肌肉退化,甚或失去工作能力。中文大學醫學院估計,香港每年約有六千至七千個腕管綜合症新症,病者中七成是女性。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紹文昨日在記者會上解釋,腕管症的成因主要是患者經常使用手部重複同一動作,令穿過手腕腕管的正中神經腫脹,導至患者手部、腕部或臂部出現疲勞、僵硬、麻痹或刺痛等症狀。他表示,現時未能確定為何較多女性患此病,他建議市民若手部出現上述徵狀兩至三個月,應盡快找醫生診斷。
威院內科高級醫生許志輝指出,腕管綜合症病患者,主要是經常運用手部工作的勞工,例如製衣工人及清潔工;接觸鍵盤工作人士,例如打字員、秘書等;待產婦女及糖尿病患者亦易患上。
王紹文稱,有一至兩成腕管症病人接受藥物及手術治療後可完全根治,繼續原來工作;其餘大部分患者即使痊愈後仍會偶爾復發。
在威爾斯醫院任職健康服務員的晶姐,發現患上腕管綜合症約兩年:「初時痹到揸針、抽住幾袋餸跌咗都唔知……後來由手踭痹到手指尖,半夜可以痹醒。」她左右兩手都曾接受手術,她說對工作及日常生活影響頗大:「抽包米都痛。」
王紹文表示正研究利用超聲波斷症,此方法的診症準確度與傳統的肌電圖相若,而且只需五至十分鐘即可完成診斷,較肌電圖的三十分鐘快;價錢方面,以私家醫生診斷計,超聲波只需六百至一千元,較肌電圖的二千五百元,大幅減少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