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近年每年約有一千宗胃癌新症,其中約六成患者為男性,每年造成六至七百人死亡。醫學界表示,由於胃癌前期病徵不明顯,約八成半患者在發現時已屬晚期,令這類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兩成半,而早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則超過九成。
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系高級醫生吳國偉表示,胃癌病徵包括食慾不振、明顯消瘦及大便出血,但不少患者發現上述病徵時,胃癌已發展至晚期,腫瘤變大,甚至入侵血管,其中四成病人無法進行手術切除。
醫學界對胃癌的成因仍不太明確,一般相信與進食高鹽份的醃製食品、吸煙、少食蔬果及與遺傳基因有關。本港大部份胃癌病人均為四十五歲以上,醫生建議平日鮮有胃痛人士,如在中年以後突然胃部持續不適,應特別小心,及早檢查。
胃癌在中國煙台地區的病發率高踞全球,每十萬人有六十至七十人病發;而本港約每十萬人有十五病發;日本及南韓的病發率則均較本港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