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長科短線應有理想表現

陸叔講股:長科短線應有理想表現

期待已久的長江生命科技(8222)終於公開招股,相信不少投資者都希望長科能夠掀起昔日tom.com(8001)的招股熱潮。
然而,吸取了科網股爆破的經驗,現在投資者都會較着重公司的基本因素,那麼,這隻估值高達120億元的長科,會否成為投資者的新寵呢?
無可否認,現時市場對生物科技股份都有一定的憧憬,好像當日長科宣布正式申請上市及日前公布集資詳情時,各生物科技及藥品股皆借勢炒上。以長科背後的強大後台及其品牌效應,加上初步招股反應頗為熱烈,相信短線投資仍值得一試。
至於從現時長科的基本因素着眼,現階段很難預測其投資價值,因為當中存在不少暫難估計的風險。
第一,現時長科仍在虧蝕階段,營業額亦只得十多萬元,但其估值卻高達120億港元,的確令投資者有點摸不着頭腦。相信大家都知道長科估值是用現金折現法(DiscountCashFlow)計算出來,其方法大概是先預計整個生物科技市場總值再折讓20%,並假設15年後長科能獲得3至5%的市場佔有率,然後以20%折現率去計算長科現值。
由於長科至今只運作了兩年,大部份產品仍在開發階段,未來收入及市場佔有率是否如估計般一樣始終成疑。

120億估值只宜作參考
另外,在這個估值的計算方法中,當中包含了很多假設,若日後的假設不能「兌現」,相信會影響長科的估值,因此,現時120億的估計市值,投資者只宜作參考,不宜以這個市值去估計未來股價的升幅。
無可否認,現時長科手頭上有不少開發生科產品,當中有3項已取得生態環保專利,有4個項目已獲得美國專利局所發批准書,並且尚有30多個項目處於申請處理階段,表面上為日後集團盈利貢獻奠下基礎。
但有一點值得大家留意,就是生物科技得到專利並非代表一定成功,以美國為例,已註冊的專利項目動輒以百萬計,但最終能在市場成功的比例卻很低,而且當中涉及研發的時間頗長,所以投資者不要一聽專利權便以為一定有盈利貢獻。
整體而言,生物科技是一門有很大發展潛力的行業,但當中涉及的風險卻不能忽視。不過以長科的背景,集資後應該能加快完成改善現時虧損狀況,當大家投資長科時候,不妨抱着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心態。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