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買ELI前先作「最壞」打算

投資智慧:買ELI前先作「最壞」打算

何時才應該投資ELI?購買ELI又應該抱着甚麼心態呢?
ELI屬於衍生工具的一種,由期權空倉等投資方式組成,舉凡衍生工具,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這點投資者要留意。
其次是ELI雖然包含期權,但絕對沒有很大槓桿,如果單以期權的槓桿計算,槓桿只有一倍。因為在沽空期權之時,要繳付十足的現金,如果認沽期權「不幸」被行使,投資者要把現金全數按行使價轉為股票。
如果股價在到期日時仍然高於行使價,認沽期權便不會被行使,那麼投資者會取得ELI面值的現金或股票。取現金或股票的決定不是由投資者所決定,而是由ELI發行商決定。
如果作「最壞」打算,購入了ELI之後,無論股價升跌投資者都有可能收到股票,分別是股數的多寡而已,因此購買ELI之前,最好有心理準備,當作買股票便行。如果屆時到期日股價低於行使價,投資者便會收到股票,通常ELI的行使價會比現價低5%-10%左右,因此可視為買一個機會,以低於現價買入股票。
所以購買ELI之前,掛鈎的股份一定要是投資者所喜愛的,可以持有或轉讓的,否則真的在到期日,發行商給予股票之後,投資者可能會不知怎樣處理股票了。
如果到期日股價高於行使價,發行商會按本身的情況給予客戶ELI面值的現金或股份,如果給予股份的話,投資者只能賺取面值與購入價之差價,但未計算把到手股份沽售時所要付出的交易費用,包括經紀佣金及印花稅等,因此投資者當然希望發行商給予現金,但事實會否這樣?下次續談。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