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內部根本沒有足夠公信力及權威的人或機構可以紓緩、控制恐慌情緒,特首董建華先生不可以、梁錦松先生不可以、任志剛先生也不可以。
隨着美元從強勢轉為弱勢,有部份本地經濟學者如城市大學的曾淵滄教授認為香港可以趁機放棄聯繫滙率制度,讓港元自由浮動,從而擺脫經濟受美元強弱主宰的局面(曾教授的觀點詳見今天他在《蘋果論壇》的文章)。不過,特區政府顯然沒有打算改變聯繫滙率制度,特首董建華先生昨天就清楚表明在他第二屆任期內也不會取消聯繫滙率制度。
我們很明白曾先生建議港元脫鈎的經濟理據,也了解放棄聯滙可以減輕通縮之苦,但是以香港目前的政治經濟狀況,特別是市民對經濟前景、對政府管治能力都欠缺信心的情況下,放棄聯繫滙率只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故此我們同意特區政府維持聯滙制度的政策。
記得今年年初當阿根廷正式放棄它的聯滙制度或貨幣發行局制度時,我們曾呼籲特區政府及公眾仔細觀察這個大膽的實驗,以作為將來改變政策的參考。然而事實證明這個實驗不僅失敗,更帶來了經濟及人民生活上的災難。
在放棄聯繫滙率後,阿根廷的經濟不但沒有甚麼起色,反而因貨幣大幅貶值、外資大量撤離而變得更惡劣;阿根廷的銀行體系更因而被拖垮,以致人民無法從銀行自由提取本身的存款。結果,大量的阿根廷人不斷上街抗議、示威,更發生搶掠、騷動等事件;像這樣的風險,香港怎麼能承受得了呢?
當然,香港的經濟基本因素比阿根廷好,銀行體系抵受衝擊的能力也較強;但是銀行體系再強、外滙儲備再多也抵擋不了因港人信心動搖而出現的擠提、擠兌現象。要知道香港市民現時對本地經濟前景的信心大不如前,對於手上的資產更重視、更想盡力保護,當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或他們的港元資產因放棄聯滙而有大幅貶值的可能性時,市民將會爭相把港元兌換成外幣資產,並會盡量持有現金甚至把存款盡快提出,這對銀行體系及經濟活動造成的衝擊是難以想像的。
更可怕的是,一旦出現這樣的恐慌時,香港內部根本沒有足夠公信力及權威的人或機構可以紓緩、控制恐慌情緒,特首董建華先生不可以、梁錦松先生不可以、任志剛先生也不可以;這樣下來,恐慌情緒只會不斷加強,令局面更不可收拾,到時再強固的金融體系也抵受不了。
因此,儘管我們看到放棄聯滙有經濟上的好處,但跟可能引發的風險及危機相比,放棄聯滙制度現階段的確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圖﹚港元一旦與美元脫鈎,可以預見香港也會同時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