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院前員工 追討超時補薪<br>社福機構面臨10億集體索償

康復院前員工 追討超時補薪
社福機構面臨10億集體索償

【本報訊】繼懲教署職員和公立醫院醫生先後集體入稟,追討政府候命及休息日補償合共四十億元後,社會福利機構亦面對同樣訴訟。一名精神康復院舍前員工昨入稟勞資審裁處,向該院舍追討在職期間留宿候命逾一千九百小時的補償,涉及約二十五萬元。有工會估計,若其他有同樣遭遇的五千多名員工集體向所屬福利機構訴訟,涉及金額將超過十億元。 記者:黎國剛

申索人梁先生,現年五十四歲。他聲稱自一九九○年起,在一間精神病康復者的中途宿舍任職高級福利工作員,到九八年遭解僱。任職期間,他需要不斷輪更工作,每次工作由下午二時至晚上十時,之後他雖然完成工作,但仍需要留宿於院舍內隨時候命至翌日早上六時,再由六時工作至下午二時半,然後才休息一天,之後又重複這種工作時間。

一千九百小時補償
梁先生不滿在每次均連續工作二十四個半小時,院舍卻把其留宿候命的八小時,視作為他的休息睡覺時間,僅發放兩小時津貼。他說:「雖然話喺院舍嘅休息室度留宿候命啫,但都唔可以好似屋企咁瞓覺,一晚要起身五、六次……院舍有乜事我都要知嘛,就算有聲,第二日上司問起都要報告。」
由於勞資審裁處個案的追溯期只有六年,梁先生昨入稟追討九六至九八年三年內,超過一千九百小時的有關津貼補償,涉及約二十五萬元。案件排期至本月二十六日在勞審處審理。
據了解,遭入稟的機構為新生精神康復會,有職員回應本報查詢時,拒絕評論事件,又謂尚未收到入稟狀。
協助入稟員工的社會福利機構員工工會主席廖偉盈估計,現時社會福利界內五千多人需要隨時候命,包括起居照顧員、護士、二級工人等。若今次個案成功索償,或引發全數五千多名有同樣遭遇的員工集體索償,涉及款額更逾十億元。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擔心,一旦今次入稟個案成功申索,觸發其他福利機構員工亦作出索償,或會令不少福利機構破產,最終仍是需要政府撥款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