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息透露,本月15日公開招股的中國銀行(香港),只會透過傳統的分行網絡認購,而不會參考地鐵(066)引入電子招股,保薦人初步擬定印製最少40萬份認購表格,若公眾反應熱烈會隨時加印。另一家今日招股的長江生命科技(8222)則會採用電子招股,作為其中一項認購安排。
中銀(香港)是自地鐵以後最大額的公開招股活動,3家發鈔行及東亞銀行(023),將聯袂擔任收票行。據悉,中銀(香港)放棄採用電子招股,主要從風險角度考慮,而且鑑於公眾始終倚賴分行網交收表格,現時共有4家銀行負責收票,若每家提供20間分行處理收票工作,網點達80個,應可妥善疏導公眾認購流程。中銀(香港)計劃把25%舊股在港交所上市,保薦人估計最少三成會撥作公眾認購。
中銀香港為期兩周的預先推介活動在本周結束後,中國銀行行長劉明康會在本周日來港主持記者會,然後在下周一帶團展開國際路演。
另外,中銀香港保薦人之一的高盛亞洲在其推介報告內估計,中銀(香港)為提升資訊科技系統的性能,至2005年的投資預算達35億元,其中11億元用作增強4個核心銀行系統(corebankingsystem),另24億元則與其他資訊項目有關,但高盛認為該行很可能會超出預算。
報告顯示,中銀(香港)的10大不良資產帳戶中,最大額的一宗涉及11.24億元,屬物業投資類別,佔該行不良貸款額約3%,但中銀(香港)持有的抵押物業價值12.5億元,應足夠覆蓋虧損。
另一方面,市場消息透露,為免重現Tom.com(8001)招股時,引起大排長龍的混亂場面,長實(001)今次分拆長江生命科技上市,除了安排滙豐、渣打及中銀三大銀行作為收票行(約40至50家分行)外,更會採用電子招股(eIPO),讓投資者省卻排隊交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