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謝穎詩報道】水務署今日在網上首次公布東江水及本港食水含寄生蟲的水質報告,發現輸港的東江水含隱孢子蟲和賈第蟲;而總大腸桿菌群和埃希氏桿菌的數量,則均較去年監察結果分別高出四成半及八成。有水質諮詢委員會成員擔心,東江水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水務署必須加強消毒及監察系統。醫學界更指出,免疫力欠佳者若飲用含有隱孢子蟲和賈第蟲的食水,或有致命的危險。
不過,經過濾及消毒的食水水質是符合飲用安全,並無發現含有總大腸桿菌群及埃希氏桿菌,也沒有該兩種寄生蟲,而重金屬及微生物含量亦符合世界衞生組織的安全標準,但醫學界呼籲市民必須煮沸才可飲用。
水務署今日在網上公布有關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有關東江水及食水的水質報告,並首次公布隱孢子蟲及賈第蟲的監察結果。
結果顯示,在木湖抽水站接收的東江水,含隱孢子蟲的最高含量為每公升水中有零點二九個卵囊,平均值為每公升水中有零點零三個;而賈第蟲的最高含量達每公升水中有五點八八個孢囊,平均值為每公升水中有零點六八個孢囊。
監察結果並發現東江水水質有惡化迹象,總大腸桿菌群的平均含量為每一百毫升水有三百八十粒,較去年只有二百六十高逾四成六,而最高含菌量的樣本更每一百毫升達五千四百粒。
至於埃希氏桿菌的含量也有上升趨勢,最高含菌樣本達每一百毫升有三千六百粒,較去年上升逾七倍,平均每一百毫升水中含有二百二十粒埃希氏桿菌,較去年上升八成。
水諮會成員張麗萍強調,雖然本港食水水質符合安全標準,但東江水水質卻愈來愈差,其中總大腸桿菌群數量及埃希氏桿菌含量均大幅上升,成為其他病菌生存的溫床,增加寄生蟲或病菌存在的機會,如水務署的消毒及監察稍有差池,市民容易飲下受污染的食水。
她又稱,雖然世衞並未就隱孢子蟲及賈第蟲訂定食水的安全標準,但氯氣難以消滅該兩種寄生蟲,只有臭氧才能予以清除,現時本港只有牛潭尾濾水廠設有臭氧消毒系統;加上污染愈趨嚴重,用於消毒的成本也隨之增加,但她預計明年完成的東江密封式輸水管道可改善污染問題。
本港每年約用二十三億元購買東江水,供應本港逾七成食水。
水務署發言人稱,每立方米的東江水售價為三元八仙。
他強調,近年東江水質已有改善,消毒成本也下降,每立方米食水的消毒成本不逾一角,每年用於水質控制開支為一億五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