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up的中譯,香港慣用「世界盃」,大陸則用「世界杯」。這類一詞兩譯或多譯的情況,早在一國兩制之前便常見。
外國人名譯音,更多不同版本,例如巴西球王比利、英國球星碧咸是香港譯法,大陸譯為貝利、貝克漢姆,台灣或許又有不同。又如香港人熟悉的荷李活大導演史匹堡,大陸譯成斯皮爾伯格,判若兩人。
常有意見認為譯名應該統一,我原則上贊成,但不必急於統一,暫時保持一國兩制,各有一套也無問題。如果現在統一譯名,看來要由香港跟大陸,但大陸譯法往往太硬太長,我就寧取碧咸和史匹堡,不願改稱貝克漢姆和斯皮爾伯格。
再說世界盃,盃與杯相通,但盃字較為古雅,顯出獎盃比茶杯酒杯水杯高貴,富於儀式感。當然,cup就是飲用的杯,但比賽頒獎的杯等於聖盃,不再實用,設計得藝術化,現在那座世界盃根本上不像杯了。
有趣的是,西方傳統除了用杯,也用碗用盤作為比賽大獎,大概遠古得勝者真的獲贈大杯酒、大碗湯、大盤肉,有飲有食最重要。後來變為頒發金杯銀盤,還有金幣銀幣銅幣(即獎章),比食物更有價值。中國的寶鼎本來也是裝食物,爭來爭去為了搵食。鼎後來成為至尊象徵,所以爭霸亦稱「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