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庭成立日<br>美國霸道 要脅聯國索豁免權

國際刑事法庭成立日
美國霸道 要脅聯國索豁免權

全球首個常設戰爭罪行法庭「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ICC)周一在荷蘭海牙正式成立,被譽為國際司法史上里程碑。這個旨在防範類似希特拉或波爾布特等魔頭出現的司法機關,醞釀了四年才「誕生」,但一開始就受到號稱是民主大國美國利用特權耍手段強烈反對,再次暴露喬治布殊政府走單邊主義路線。

在ICC成立前夕,美國憑着身為常任理事國特享的否決權,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令聯合國在波斯尼亞的維和行動無法延長半年。
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內格羅蓬特隨即同意將波斯尼亞維和行動延長三天(原定在本港時間周一正午期滿),以便與安理會其他十四個成員國討價還價,換取ICC給予美國公民豁免起訴權。

14地區維和任務成籌碼
內格羅蓬特警告,假如沒有滿意的解決方法,不單止在波斯尼亞,在全球另外十四個地區的聯合國「整體維和行動」,均會一一受影響。北約理事會周一開會討論此事。北約在波斯尼亞駐有一萬九千名維和隊員,部份成員國表明若維和行動沒有安理會支持,就會撤兵。
美國此舉令ICC的誕生蒙上陰影,但未能阻撓。國際刑事法庭聯盟領袖佩斯讚揚ICC是「歷來最偉大的和平組織」,並指摘美國之舉令該國「在聯合國的道德及政治領導地位跌至新低點」。
ICC是根據在九八年達成的《羅馬法規》成立,至今共有一百三十九國簽署,但需時四年才得到其中七十四國確認,符合成立條件,令支持成立這法庭的人及國家數十年的夢想成真。
美國今年五月退出該項條約,大部份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中國和俄羅斯等也沒有簽署或確認條約,削弱了法庭的認受性。

美國極力爭取ICC豁免起訴權,是擔心美軍會因為政治理由而遭迫害,尤其是在執行維和任務時。雖然美國沒有簽署條約,美國公民在已確認條約國家涉嫌犯事,仍可被起訴。

單挑安理會削反恐努力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質疑美國自相矛盾──贊成設立法庭審理在別國的戰爭罪行,卻反對成立永久的國際戰爭罪行法庭。中國呼籲各方繼續磋商,不要威脅國際多年來的艱苦努力的維和工作。
分析家指出,今次否決是美國和其他安理會成員國多年來最嚴重也最極端的對立,反映美國為了本身利益,不惜與安理會全體(包括英、法等親密盟友)為敵,這可能危害美國拉攏國際社會聯手對付恐怖主義的努力。
綜合外電報道